[实用新型]一种承载式金属模块化柱模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67477.9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39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罗申;李向峰;冷嘉伟;王海宁;高福元;徐小东;周欣;叶红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E04G9/06;E04G9/08;E04G17/00;E04G17/04;E04G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黄雪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载 金属 模块化 模板 系统 | ||
本专利公开一种承载式金属模块化柱模板系统,其包括柱脚模板,设置在柱模板系统的四个角并安装在柱脚模板之上的柱角部标准模板,设置在所述柱角部标准模板之间的柱填充标准模板,以及设置在柱填充标准模板的顶端、位于柱角部标准模板之间的节点标准模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的方式,按照不同装配要求,将上述各结构组成不同的装配单元,通过吊装或手工的方式由不同单元实现固定和连接。由于采用标准模板,本实用新型无需根据现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尺寸进行加工;将标准模板设置为不同大小进行组装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本实用新型的单元之间可周转使用,转运效率高且易于调节,方便与模板之间配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建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承载式金属模块化柱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房屋建设领域所广泛采用的建筑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成型可分为四大工程,即模板工程、支撑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这四大工程共同作用完成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成型、定位、连接和受力。
模板和支撑工程主要负责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成型与定位功能,模板工程主要分为周转型模板、工厂模板和免拆模板;周转型模板指模板随钢筋混凝土浇筑位置的不同而进行周转,目前常见的木模板、金属模板、PVC模板等都属于周转型模板;工厂模板主要是指工厂生产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流水线型模板,此种工厂生产钢筋混凝土构件生产模式下,模板不进行周转而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周转,免拆模板主要是浇筑完成后可一次成型,无需进行拆模工作的钢筋混凝土模板如免拆模板、保温一体化模板。目前的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仍是工厂型模板,其模板周转复杂,人工作业量大,耗费现场大量的人力。
模板工程中也可分为标准化模板和非标准化模板,标准化模板是指模板具有一系列标准尺寸,模板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尺寸的不同进行组合装配,如PVC模板、铝模板;非标准化模板指模板本身尺寸不固定,需要根据现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尺寸不同进行加工,如木模板。但无论是标准化模板还是非标准化模板,与设计的匹配度均不够,模板工程的现场工作仍很复杂。
支撑工程主要负责承载钢筋混凝土施工荷载和对模板进行固定,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有满堂式支撑和工具式支撑 。满堂式支撑主要应用立杆式脚手架(圆管杆件和扣件连接脚手架)进行支撑,安装和拆除较为困难,且竖向支撑密度大,对施工场地限制较大。工具式支撑主要利用盘扣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钢支撑等支撑工具,安装和拆除简单,承载能力强,可周转使用,对施工影响较小,转运效率较低,但竖向支撑密度偏大、可调节能力偏弱,与模板的配套性不够。
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模板工程与支撑工程关系密切,将模板工程与支撑工程综合考虑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模板和支撑体系,优化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工序,提高钢筋混凝土工程建造效率。但是现有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并无可承担支撑工程作用的钢筋混凝土金属柱模板应用,现有钢筋混凝土工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工程的需求进行单独的设计,并且组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承载式金属模块化柱模板系统。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一种承载式金属模块化柱模板系统,其包括:柱脚模板,其设置在柱模板系统的底部,用于支撑柱模板系统;柱角部标准模板,其设置在柱模板系统的四个角上,并安装在柱脚模板上;柱填充标准模板,其设置在柱角部标准模板之间;节点标准模板,其设置在柱填充标准模板的顶端,并位于柱角部标准模板之间;所述柱脚模板、柱角部标准模板、柱填充标准模板和节点标准模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上述承载式金属模块化柱模板系统,其中,所述柱脚模板有四块,所述四块柱脚模板首尾相接组成矩形;所述柱脚模板的中部安装有调平装置,用于对柱脚模板进行调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674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马桶的排气结构
- 下一篇:一种独立可调钢柱模板系统柱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