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极耳圆柱形钢壳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64601.6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13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卞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50/533 | 分类号: | H01M50/533;H01M50/528;H01M50/591;H01M50/593;H01M10/0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陈良 |
地址: | 25660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极耳 圆柱形 锂离子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极耳圆柱形钢壳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池芯,所述电池芯的内层设置有正极片,所述正极片的外层包覆有隔膜,所述隔膜的外层包覆有负极片;正负极端座内的极耳和极片为相匹配的环形结构,通过集流板上的极耳连接极片,正极片与极耳全部接触,减小电流传输的阻碍,通过集流板上的导电环将电流传输至极柱,提升锂离子电池在使用时的电流传输稳定性与电力输出效率;电池的正负极柱上通过端座盖帽进行密封保护,端座盖帽内置绝缘垫片,可防止正负极柱由端座盖帽处出现电力泄漏,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存放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极耳圆柱形钢壳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在使用时,极耳存在漏接问题,导致电流传输过程中电阻大,存在电流传输不稳定的问题,影响电池的供电效果。
2、现有的锂离子电池为开放结构,端座上的正负极柱直接暴露在外,在闲置时易发生极柱锈蚀,存在漏电的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全极耳圆柱形钢壳锂离子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全极耳圆柱形钢壳锂离子电池,具有全级耳设计提升电流传输稳定性和端座密封设计防止漏电的特点。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极耳圆柱形钢壳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池芯,所述电池芯的内层设置有正极片,所述正极片的外层包覆有隔膜,所述隔膜的外层包覆有负极片;
所述电池芯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正极端座和负极端座,所述正极端座包括集流板和正极耳,所述集流板通过底部的所述正极耳连接至所述正极片,所述集流板的顶部安装有导电环,所述导电环的顶部连接有贯穿所述电池壳体顶部的正极柱。
优选的,所述正极耳和所述正极片为相匹配的环形结构。
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正极耳之间夹持有贴附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片的密封环。
优选的,所述导电环的结构与所述正极耳的结构相同,所述集流板、所述正极耳和所述导电环三者连接整体为正极导电结构。
优选的,所述正极端座和所述负极端座内部结构相同,区别在于所述负极端座内的极耳连接至所述负极片。
优选的,所述电池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可拆卸连接有端座盖帽,所述端座盖帽的内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粘附有绝缘垫片。
优选的,所述端座盖帽的底部固定有凸起的拉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正负极端座内的极耳和极片为相匹配的环形结构,通过集流板上的极耳连接极片,正极片与极耳全部接触,减小电流传输的阻碍,通过集流板上的导电环将电流传输至极柱,提升锂离子电池在使用时的电流传输稳定性与电力输出效率。
2、电池的正负极柱上通过端座盖帽进行密封保护,端座盖帽内置绝缘垫片,可防止正负极柱由端座盖帽处出现电力泄漏,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存放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端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学院,未经滨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646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喷淋降尘功能的路灯
- 下一篇:一种用于传输精简型消息的通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