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高韧性组合桥面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64491.3 | 申请日: | 2021-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05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怀峰;徐召;陈国红;贺攀;徐世烺;童精中;李庆华;王国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C04B28/02;E01D101/24;E01D101/3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陈升华 |
| 地址: | 25003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韧性 组合 桥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高韧性组合桥面,包括热轧H型钢、圆钢棒、高强螺栓、超高韧性混凝土。热轧H型钢翼缘上开设螺栓孔,并在其上侧翼缘板上焊接横向圆钢棒,成为型钢预制件单元。热轧H型钢沿桥面横向连续并排放置,高强螺栓穿过螺栓孔并连接相邻热轧H型钢形成桥面钢骨架。超高韧性混凝土浇筑在桥面钢骨架上,起到保护桥面钢骨架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组合桥面板体系中,超高韧性混凝土可保证不产生或仅产生100微米以下的微小裂缝,提升结构的韧性和耐久性;桥面钢骨架由工厂预制件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而成,预制装配化程度高,保障施工精度和质量;无需布置栓钉,降低施工复杂度的同时保证结构疲劳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高韧性组合桥面。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意识到城市内部交通及城市间交通便利程度极大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近几十年来国家实现了道路、桥梁工程的大发展。其中,桥梁结构不仅在城市立交桥、地铁轻轨、高速铁路等方面应用广泛,更是被广泛应用于跨河、跨海构筑物中。近年来,随着港珠澳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超大型桥梁工程的建设,国内外的桥梁结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桥梁结构的建设中,桥面板不仅起到了承载上部结构自重、穿行车辆等荷载的作用,而且面临着车轮摩擦、行车振动、水和离子侵蚀等长期作用影响,因而对桥面板的承载力、耐久性和韧性提出较高要求。
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由于混凝土自重较大且混凝土材料抗拉性能较差,无法适用于较大跨度的桥梁结构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应运而生;通过在钢桥面板面外布置纵向、横向加劲肋形成的正交异性桥面板体系,可显著提升桥面板的承载效率,提升结构经济跨度;但是考虑到钢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于锈蚀,正交异性桥面板的耐久性成为了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工程中将钢材与混凝土材料相结合形成组合桥面板体系,从而充分发挥钢材的抗拉性能和混凝土的抗压性能,进一步提升结构的承载性能。然而,现有的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为了保证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充分抗剪连接并防止两者界面的脱离,通常在两者之间布置较多的栓钉(起到抗剪+抗拔双重作用),这大大增加了施工工作量,并且由于焊缝的存在影响结构的疲劳性能;第二,组合桥面板中钢桥面部分通常需要在面外焊接多个加劲肋,这同样增加施工量,影响结构疲劳性能;第三,普通混凝土材料受拉易于开裂,且对局部缺陷敏感,容易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造成水和离子的侵蚀,影响桥面板的抗腐蚀性和耐久性,进而显著增加桥梁结构的维修和维护成本,对人力物力造成巨大的浪费;第四,现有组合桥面板体系中钢结构部分通常采用施工现场的焊接连接,现场工作量大且施工质量和精度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为改善传统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体系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高韧性组合桥面。
一种装配式高韧性组合桥面,包括:
沿桥面横向连续并排放置的多个热轧H型钢;
固定在所述热轧H型钢上的上侧翼缘板的圆钢棒;
安装在所述热轧H型钢的翼缘板上固定相邻热轧H型钢的螺栓(具体采用高强螺栓);
以及,浇筑在所述热轧H型钢上的上侧翼缘板、腹板和圆钢棒上的混凝土(具体采用超高韧性混凝)。
以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装配式高韧性组合桥面中,所述的圆钢棒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上侧翼缘板,所述的热轧H型钢的翼缘板上开设螺栓孔,每个焊接有所述圆钢棒和开设有螺栓孔的热轧H型钢,成为型钢预制件单元。
所述的热轧H型钢的翼缘板上开设螺栓孔,所述的螺栓安装在所述螺栓孔上固定相邻热轧H型钢。热轧H型钢沿桥面横向连续并排放置,高强螺栓穿过螺栓孔并连接相邻热轧H型钢形成桥面钢骨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未经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644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