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动脉留置管的动脉血气采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57496.3 | 申请日: | 2021-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91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黄诗倩;陈林;姚尚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5/154 | 分类号: | A61B5/15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动脉 留置 血气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动脉留置管的动脉血气采集装置,包括连接筒和采血筒,所述连接筒的一端设有采血乳头,所述连接筒内设有与所述采血乳头连通的玻璃毛细管,所述连接筒的另一端与所述采血筒滑动连接,所述采血筒内设有密封膜和负压采血腔,所述玻璃毛细管的顶端正对所述密封膜,所述采血筒外设有与所述负压采血腔连通的出样乳头,所述采血筒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内壁与所述出样乳头的端部贴合。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采血时减少气泡的产生,抗凝效果好,有效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血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动脉留置管的动脉血气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大部分出血多、手术时间长的手术病人,或者病情危重的重症监护室(ICU)病人,都需要动脉穿刺留置管道直接监测血压,以便连续显示每一瞬间动脉压力的变化状态,并且方便动脉血气的采血和测量。动脉留置管适用于包括心脏手术、器官移植手术、脑膜瘤手术、等血压易于急剧波动的手术病人,以及ICU危重病人。对于此类病人,由于动脉血压的侵入式测量存在动脉留置管道,并且连接压力延长管,在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时,不需要再使用动脉血气针穿刺动脉采集动脉血液样本,可以直接通过动脉留置管道采集动脉血液。目前临床上大多还是采用注射器进行动脉血的采集,如专利号为ZL201921823938.8的专利通过设置外筒,并在外筒上设置滑道,利用外筒与内筒螺纹旋转过程产生的轴向距离,推掉针头的针栓,整个操作过程无需用手接触针头,减少针刺伤概率的同时能够提高针头去除速率,同时针头去除后继续旋转,使内筒乳头部分与外筒内设置的密封垫接触,可有效减少乳头处与空气接触的时间,提高标本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这种方式采集的动脉血由于排气不完全,抗凝效果差,容易产生酸碱或离子失衡以及溶血等问题,导致后续的检测结果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动脉留置管的动脉血气采集装置,用于设有动脉留置管病人的动脉血气采集,解决现有技术采集的动脉血排气不完全,抗凝效果差,容易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动脉留置管的动脉血气采集装置,包括连接筒和采血筒,所述连接筒的一端设有采血乳头,所述连接筒内设有与所述采血乳头连通的玻璃毛细管,所述连接筒的另一端与所述采血筒滑动连接,所述采血筒内设有密封膜和负压采血腔,所述玻璃毛细管的顶端正对所述密封膜,所述采血筒外设有与所述负压采血腔连通的出样乳头,所述采血筒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内壁与所述出样乳头的端部贴合。
所述采血乳头用于与动脉留置管连接,所述采血筒内的所述负压采血腔在不采血时被所述密封盖和所述密封膜密封,所述负压采血腔内部处于负压状态,所述采血筒可以沿着所述连接筒滑动,所述玻璃毛细管用于穿透所述密封膜,患者动脉内的血液在动脉压力和所述负压采血腔的吸力作用下通过所述采血乳头和所述玻璃毛细管,进入所述负压采血腔内,所述出样乳头用于在采血完毕后与供检测仪器的针头插入所述负压采血腔内吸取血液样本,所述玻璃毛细管可以减少血液中气泡的产生,并使血液温度快速降至室温,有效减缓血气样本新陈代谢速率,提高检测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与所述采血筒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的外侧设有若干个防滑凹槽,所述采血筒上设有与所述防滑凹槽配合的若干个防滑凸起,可以提高所述连接筒与所述采血筒的连接处的摩擦力,防止所述采血筒自由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采血腔的内壁上涂有高活性固态肝素,可以提高所述负压采血腔内血液的抗凝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采血乳头外部套有无菌罩,保证所述采血乳头不使用时的清洁,避免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盖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出样乳头贴合的柔性密封垫,提高所述密封盖对所述出样乳头的密封效果,防止所述负压采血腔内的负压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574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用车翻土装置
- 下一篇:集成PCBA程序烧入模块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