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55244.7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34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袁新虎;王鹏飞;柳光磊;蒋海波;李石林;崔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长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47/00 | 分类号: | B01D47/00;B01D47/06;F25B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辉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10 | 代理人: | 孟强 |
地址: | 4111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除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组合式除尘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供含尘气体进入的除尘通道,所述除尘通道上依次设有用于对含尘气体进行加热的换热机构以及用于对加热后的含尘气体进行多次除尘的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对加热后的含尘气体进行加湿的加湿除尘机构、以及用于对加热加湿后的含尘气体进行冷却以使含尘气体中的水分冷凝降尘的人工降雨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换热机构、加湿除尘机构以及人工降雨机构的相互作用实现多次除尘,提高了对呼吸性粉尘的捕捉效率,尤其对于粒径小于10μm的粉尘除尘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组合式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粉尘污染状况是世界上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粉尘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虽然己开发出了多种除尘器,但是在实际除尘应用中仍然遇到了很多问题。
常用的除尘手段分为湿式除尘和干式除尘。常见的干式除尘技术包括袋式除尘、电除尘、旋风除尘、惯性除尘等。例如:旋风除尘器对低粒径分布粉尘的除尘效率过低,远远高于烟尘浓度排放标准。静电除尘器虽除尘效率很高,但是占地面积和一次性投入大,并且要有很高的防爆性能。袋式除尘器的阻力很大,并且由于过滤材料的影响,使用条件很受限制(如:耐温性、耐腐蚀性、粉尘的湿度等),运行成本大。
近年来,湿式除尘技术因其能耗低、适用范围宽等而在工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最常见的就是喷雾除尘装置,喷雾除尘一般是增大水的压力将水雾化,利用雾化液滴与粉尘之间的惯性碰撞来捕集粉尘。但是大多数喷雾除尘装置都存在雾化效果较差,耗水量大,尤其对于粒径小于10μm的粉尘除尘效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除尘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除尘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合式除尘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供含尘气体进入的除尘通道,所述除尘通道上依次设有用于对含尘气体进行加热的换热机构以及用于对加热后的含尘气体进行多次除尘的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对加热后的含尘气体进行加湿的加湿除尘机构、以及用于对加热加湿后的含尘气体进行冷却以使含尘气体中的水分冷凝降尘的人工降雨机构。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除尘装置,还包括制冷制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包括多个换热管路,所述制冷制热机构与换热管路连通以使制冷制热机构产生的热风通入换热管路中。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除尘装置,所述换热管路的轴向垂直于含尘气体的进气方向。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除尘装置,所述人工降雨机构包括一端与除尘通道连通的冷风管路,所述冷风管路的另一端与制冷制热机构连通以使制冷制热机构产生的冷风通入除尘通道中。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除尘装置,所述冷风管路的两端之间沿进气方向设有多个冷风管口,所述冷风管口与除尘通道连通。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除尘装置,所述制冷制热机构包括涡流管,所述涡流管上设有涡流室,所述涡流管上还设有分别与涡流室连通的压缩空气入口、热气出口和冷气出口,所述热气出口与换热管路连通以将热风传输至换热管路,所述冷气出口与冷风管路连通以将冷风传输至除尘通道,所述热气出口上设有气阀。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除尘装置,所述加湿除尘机构包括除尘喷嘴,所述除尘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换热机构。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除尘装置,还包括带动含尘气体进入所述除尘通道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设于除尘通道内远离进气口的一端。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除尘装置,所述壳体位于进气口一端设有防护网,所述壳体远离进气口的一端设有挡水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长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未经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长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552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