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53756.X | 申请日: | 2021-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03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肖良针;曾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10/0525;H01M10/0587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饶婕 |
| 地址: | 352106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 ||
一种电池,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及位于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隔离膜。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一端。第一表面通过第一连接处连接第一部分,第一端背离第一连接处且为负极活性物质层的一端。第二部分的厚度自第一连接处朝第一端减小。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四部分包括第二表面和第二端。第二表面与第二表面至少部分相向,且通过第二连接处连接第三部分,第二端背离第二连接处且为正极活性物质层的一端。第四部分的厚度自第二连接处朝第二端逐渐减小。第一连接处位于第二连接处和第二端之间。本申请的电池有利于在维持电池能量密度的同时抑制析锂现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标称电压高、自放电率低、体积小、重量轻等许多优点,在消费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锂电池中,为了抑制析锂现象,通常负极极片的活性物质层的尺寸会比正极极片的活性物质层的尺寸更大。另一方面,从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的观点来看,负极极片的活性物质层和正极极片的活性物质层之间的尺寸的差距则越小越好。但是,在维持负极极片的活性物质层边缘超出正极极片的活性物质层边缘的同时做到负极极片的活性物质层和正极极片的活性物质层之间的尺寸的差距尽量小,在制造工艺上,特别是卷绕型电池的工艺上来说,导致对制造工艺精度的要求较高,否则会导致电池负极极片的边缘出现析锂现象,降低电池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有利于抑制析锂现象发生且同时保持较高能量密度的电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及位于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隔离膜。负极活性物质层沿第一方向包括第一部分和连接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一端。第一表面通过第一连接处连接第一部分,第一端背离第一连接处且为负极活性物质层的一端。第二部分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厚度沿第一方向自第一连接处朝第一端逐渐减小。正极活性物质层沿第一方向包括第三部分和连接第三部分的第四部分,第四部分包括第二表面和第二端。第二表面通过第二连接处连接第三部分,第二端背离第二连接处且为正极活性物质层的一端。第四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厚度沿第一方向自第二连接处朝第二端逐渐减小。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至少部分相向设置,且在第一方向上,第一连接处位于第二连接处和第二端之间。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在第一方向上,第二端位于第一连接处与第一端之间。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第一部分包括第三表面,第三部分包括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通过第一连接处连接,第四表面与第二表面通过第二连接处连接;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至少部分相向设置。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在第二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第二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第三表面和第二表面在第二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第三表面沿第二方向至第四表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一表面沿第二方向至第二表面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其中,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相等。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第三表面沿第二方向至第二表面的距离为第三距离,其中,第三距离与第一距离不相等。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第三距离大于第一距离。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第三距离与第二距离不相等。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第三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沿第二方向观察,第一端具有与第二端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第一间距的第一区,以及具有与第二端在第一方向的间距为第二间距的第二区,其中,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不相等。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方案,沿第二方向观察,第二端具有多个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537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