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化硅板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52808.1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01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关德军;赵昕盟;渐林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旺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21/02;F28F3/10;F28F3/0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孙佩佩 |
地址: | 25513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硅 板式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化硅板式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模块框架和模块框架内的碳化硅板束,所述碳化硅板束包括两侧的管板和碳化硅多孔板,所述管板上开有矩形阶梯孔,碳化硅多孔板插在两管板对应的矩形阶梯孔中,所述矩形阶梯孔的内径比碳化硅多孔板的外径大5‑10mm,所述碳化硅多孔板和矩形阶梯孔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碳化硅多孔板中间有一排固定定高度和宽度的中间孔,碳化硅多孔板板间形成热烟通道,中间孔形成冷侧气体通道,所述中间孔呈圆角矩形;能有效解决换热器领域烟气低温露点腐蚀的难题,所以该碳化硅板式换热器可以将排烟温度降到100℃以下,更大程度的回收烟气余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化硅板式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加热炉作为炼化工厂的重要的耗能设备,占有装置生产成本的70%以上,直接决定着装置的效益;同时又是环保重点关注对象,加热炉革新技术的应用会同时创造节能和环保的双收益。95+超净高效加热炉技术,即热效率达到95%以上的加热炉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装置能耗,降低装置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本地区环境。
能源绝大部分是通过热能这一形态加以利用的,或由热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加以利用。在未被充分利用的余能中,绝大部分也是以余热的形式
存在的。因此,烟气的余热回收无疑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回收烟气余热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设置换热器。而长周期运行的换热器腐蚀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现在多数换热器换热后烟气温度在露点温度以上来防止腐蚀,同样也降低了加热炉整体热效率,所以提高加热炉热效率,降低排放烟气温度,克服烟气低温腐蚀问题,最大程度回收烟气余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碳化硅板式换热器,以提高换热效率,以有效解决换热器领域烟气低温露点腐蚀的难题,将排烟温度降到100℃以下,更大程度的回收烟气余热,提高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所述碳化硅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模块框架和模块框架内的碳化硅板束,所述碳化硅板束包括两侧的管板和碳化硅多孔板,所述管板上开有矩形阶梯孔,碳化硅多孔板插在两管板对应的矩形阶梯孔中,所述矩形阶梯孔的内径比碳化硅多孔板的外径大5-10mm,所述碳化硅多孔板和矩形阶梯孔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碳化硅多孔板中间有一排固定定高度和宽度的中间孔,碳化硅多孔板板间形成热烟通道,中间孔形成冷侧气体通道,所述中间孔呈圆角矩形。
碳化硅多孔板耐腐蚀,热膨胀系数小,抗氧化,耐冲蚀及导热性能好,能有效解决换热器领域烟气低温露点腐蚀的难题,所以该碳化硅板式换热器可以将排烟温度降到100℃以下,更大程度的回收烟气余热,将会在95+超净高效加热炉技术中有广泛应用前景。所述矩形阶梯孔的内径比碳化硅多孔板的外径大5-10mm,用来密封,密封效果好。所述中间孔呈圆角矩形,流动效果好且不易积灰。
优选地,所述密封结构采用密封胶。
碳化硅多孔板与管板的密封用密封胶填充在矩形阶梯孔的大孔中,密封胶要符合耐酸碱腐蚀、耐化学介质广泛,防介质渗透,与碳化硅板及金属结合强度高,能够在100~200℃以内长期运行。
优选地,所述密封结构采用密封条和压环,密封条压在矩形阶梯孔中,通过压环压紧密封条。
密封效果好,便于组装,耐腐蚀。密封条可以采用环形密封件或盘根形式绕圈密封,材质包括硅橡胶、石墨、氟塑料、其他耐200℃高温耐酸碱腐蚀的塑料等材质。
优选地,所述压环四个角上开有通孔,压环四个角通过螺母与管板上的螺柱连接。
安装牢固。
优选地,还包括热烟进口变径、热烟出口变径、冷侧气体进口变径、冷侧气体出口变径、吹扫系统。
优选地,所述碳化硅多孔板表面光滑带波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旺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旺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528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