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堵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52068.1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73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钊;石宏;周俭;张振;龚鹏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堵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堵漏装置,包括套管和垫圈,套管穿设于模板上的拉杆孔内,拉杆穿设于套管中;垫圈套设于套管上,垫圈上同轴设置有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第二环形结构环设在第一环形结构的外周面,第二环形结构连接于模板,第一环形结构的内周面抵靠于套管,沿背离垫圈的方向,第一环形结构的直径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管和垫圈的配合有效防止浇筑时拉杆孔处漏浆现象,安拆方便、操作简单。利用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配合封堵拉杆和拉杆孔之间的间隙,实现拉杆无缝隙的穿设于拉杆孔中,实现堵漏,且第一环形结构的直径变化使得垫圈能够更加紧密抵靠于套管上,进一步提升防止拉杆孔处漏浆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堵漏装置。
背景技术
绝大多数桥梁承台和墩柱工程在浇筑混凝土施工时,需要采用有拉杆的模板体系成型。但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外观质量会直接受到拉杆与模板位置处的拉杆孔处理质量的影响。
目前,工程中通常采用拉杆直接穿过模板,在模板外侧采用塞土工布或在拉杆上缠绕泡沫胶带对拉杆孔进行处理,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漏浆。但因模板上拉杆设置数量较多,进而相应的待处理拉杆孔数量较多,且大量采用塞土工布或在拉杆上缠绕泡沫胶对拉杆孔进行堵漏,操作繁琐,作业量大,堵漏质量易受操作人员影响,不能保证拉杆与模板位置处的拉杆孔不漏浆,进而会造成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现象,影响表面外观质量。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用于浇筑混凝土作业时,对拉杆与模板位置处的拉杆孔进行堵漏的装置,操作便捷、安拆方便,有效保证拉杆孔处不漏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堵漏装置,操作便捷、安拆方便,有效保证拉杆孔处不漏浆。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堵漏装置,包括:
套管,所述套管穿设于模板上的拉杆孔内,拉杆能够穿设于所述套管中;
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套管上,所述垫圈上同轴设置有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环设在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外周面,所述第二环形结构连接于所述模板,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内周面抵靠于所述套管,沿背离所述垫圈的方向,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直径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位于所述垫圈的同一侧,所述垫圈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内周面围设形成环形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胶体层。
作为优选,沿所述垫圈的轴向,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长度相同。
作为优选,沿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轴向,所述第二环形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垫圈,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于所述模板。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第二胶体层,所述第二端部通过所述第二胶体层连接于所述模板。
作为优选,从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作为优选,沿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轴向,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上设置有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连接于所述垫圈,所述第四端部位于所述拉杆孔中。
作为优选,从所述第三端部到所述第四端部,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内径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端部的内径与所述垫圈的内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520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艺术设计用展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火锅底料生产用研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