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合流制排污口的耦合式原位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46924.2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88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程红泉;张宏伟;舒小铭;鞠生林;张骥;李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董艳慧;陈自强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流 排污 耦合 原位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合流制排污口的耦合式原位处理装置,包括生态浮岛(6)、生态浮床(7)、沉水植物(8)、不透水围隔(9)、排水挡板(11)、第一填料(12)和第二填料(15);不透水围隔与驳岸(17)围成污水处理区域,并通过排水挡板分隔成连排污口(1)的预处理单元区域(100)、厌氧单元区域(200)、好氧单元区域(300)和连河道的深度处理单元区域(400),预处理单元区域内设有拦网组件和生态过滤组件;厌氧单元区域内设生态浮岛和第二填料,好氧单元区域内设生态浮床和第一填料,深度处理单元区域种植沉水植物。本实用新型耦合生态法和生化法,降低溢流水体的污染物含量,实现排污口污染物消减的原位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体治理和修复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合流制排污口的耦合式原位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质管控也开始受到各界的关注。目前,城市的排水系统分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其中,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产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渠内排出,可实施截污纳管的区域通常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在雨季时,随着雨量的增加,雨水径流相应增加,当流量超过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干管的输送能力时,将出现溢流,部分雨污混合污水经过溢流井或泵站直接排入受纳水体中。这些雨污混合污水混合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三种性质不同的水体,以及晴天时形成的腐烂的沟道底泥,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且污染物含量根据各种水量的比例不同而不同,使溢流的雨污混合污水具有流量大、历时短、污染物含量高等特点。溢流污水的危害表现在: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水体富营养化、减少亲水感、威胁人身健康、影响自来水生产供给、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溢流排放是我国地表水污染的主要问题,其中,排污口处的污染物是影响河道水质的重要因素。现有技术的合流制排污口的处理方式包括原位处理和异位处理,而在实际工程中,大多没有足够的用地可以进行异位处理。现有技术的原位处理方式包括生态法、生化法等;但生态法无法处理高污染的水体,处理效率低;若采用生化法处理,在雨季等季节性排污时,其采用的填料附着微生物须在雨季初期进行二次培养,系统的污染负荷不稳定,运行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流制排污口的耦合式原位处理装置,能通过预处理单元区域、厌氧单元区域、好氧单元区域和深度单元区域对水体进行多重净化处理,并耦合生态法和生化法大幅降低溢流水体的污染物含量,达到排污口污染物消减的原位控制目的,降低河湖污染水体的受纳量,促进河湖水环境的发展。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合流制排污口的耦合式原位处理装置,包括生态浮岛、生态浮床、沉水植物、不透水围隔、排水挡板、第一填料和第二填料;不透水围隔与驳岸之间围成独立的污水处理区域;污水处理区域内通过若干块带有排水口的排水挡板分隔成依次连通的预处理单元区域、厌氧单元区域、好氧单元区域和深度处理单元区域,排污口连接至预处理区域中,位于深度处理单元区域的末端的不透水围隔通过排水口与河道受纳水体连通;预处理单元区域内设有面向排污口设置的拦网组件、以及位于拦网组件与厌氧单元区域之间的生态过滤组件;生态浮岛和第二填料设置在厌氧单元区域内,生态浮床和第一填料设置在好氧单元区域内,深度处理单元区域的底部种植沉水植物。
位于所述的预处理单元区域与厌氧单元区域之间的排水挡板的下部开设若干个排水口,位于所述的厌氧单元区域与好氧单元区域之间的排水挡板的上部开设若干个排水口,位于所述的好氧单元区域与深度处理单元区域之间的排水挡板的下部开设若干个排水口,位于所述的深度处理单元区域末端的不透水围隔的上部开设若干个排水口。
所述的排水挡板和不透水围隔的底部均设置底部配重件,排水挡板和不透水围隔的顶部均设置顶部浮漂件;排水挡板和不透水围隔的排水口上均设有能沿水体流动方向翻转打开的止回板,止回板的下端边缘处设置止回配重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469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滑盖口袋密码锁
- 下一篇:豆渣预处理杀菌工艺用蒸汽灭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