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LNG燃料舱的中小型散货船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43487.9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85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赵蕾;任怀远;高丽娟;张欣欣;王喆;王景洋;张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1/04 | 分类号: | B63B11/04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lng 燃料舱 中小型 散货 | ||
一种带有LNG燃料舱的中小型散货船,在中小型散货船的艉部甲板上、自船艉向船艏方向,依次设置有LNG燃料供气系统房间、LNG燃料舱、生活楼,LNG燃料舱通过第一支撑鞍座、第二支撑鞍座固定在主甲板上。生活楼部分或者全部位于货舱区上方甲板上,在生活楼下方的货舱区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隔空舱和燃油舱,燃油舱底部相对水平面有30°夹角。本发明通过将LNG燃料舱横向布置在机舱上方主甲板上,与船体中心线相垂直设置,使得LNG燃料舱的舱容最大化,从而满足中小型散货船的航行需求,并且有利于可燃气体的消散,提高防火安全性,可实现LNG供气系统、安全系统、加注系统的模块化设计。降低生活楼振动风险,减小燃油舱加热对生活楼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工程中的中小型散货船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LNG燃料舱、满足航行需求的中小型散货船。
背景技术
散货船作为三大主力船型之一,其居高不下的二氧化碳排放一直为业内所关注。尤其是中小型散货船,即使采用节能技术,也很难满足即将来临的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要求。要从根本上降低碳的排放,解决2025年全球碳排放要求的问题,采用产生二氧化碳含量较低的LNG气体燃料,是目前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这也是越来越多的船东及租家的选择倾向。
现有的技术中,用于存贮LNG燃料的LNG燃料舱通常沿船长方向布置在甲板上,或者布置在舱内。对于散货船,由于货舱舱口盖的操作需求,LNG燃料舱在甲板上的布置只能选择机舱区甲板上。对于中小型散货船,尾部机舱区甲板空间有限,沿船长布置的LNG燃料舱舱容将难满足航行需求。若是布置在货舱舱内,占用货舱空间,降低货舱舱容,对于中小型散货船,将大大降低其在同尺度船型中的竞争力。
为了增大尾部机舱区甲板空间,生活楼需要向船艏方向前移,生活楼部分或者整体处于散货船货舱区上方,生活楼的前端壁在货舱内没有对位结构,将增大生活楼振动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LNG燃料舱的中小型散货船,旨在降低碳排放,在保证货舱舱容前提下,满足中小型散货船航行需求的目的,降低生活楼振动风险,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LNG燃料舱的中小型散货船,有中小型散货船,在所述中小型散货船的艉部甲板上、自船艉向船艏方向,依次设置有LNG燃料供气系统房间、LNG燃料舱、生活楼,所述LNG燃料舱通过第一支撑鞍座、第二支撑鞍座固定,所述LNG燃料舱相对船体纵向固定在所述主甲板上,所述第一支撑鞍座、所述第二支撑鞍座底部与所述主甲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鞍座顶部与所述LNG燃料舱一端通过卡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鞍座与所述LNG燃料舱另一端相接触;环绕所述LNG燃料舱设置有一圈安全通道,所述安全通道顶部及靠近所述LNG燃料舱一侧设置有钢板,远离所述LNG燃料舱一侧设置有栏杆,所述钢板外表面设置有绝缘层。LNG燃料舱纵向横跨在甲板上,与船体中心线相垂直设置。
所述生活楼处于机舱区和货舱区上方,在其下方的货舱区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隔空舱和燃油舱,所述燃油舱底部相对水平面有30°夹角。隔空舱内部中空,隔空舱下方为燃油舱。
上述一种带有LNG燃料舱的中小型散货船,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鞍座、所述第二支撑鞍座顶部均呈U型开口,所述LNG燃料舱坐放在所述U型开口处。第一支撑鞍座、第二支撑鞍座分别设置在LNG燃料舱两端,LNG燃料舱通过第一支撑鞍座、第二支撑鞍座固定在露天甲板上。
上述一种带有LNG燃料舱的中小型散货船,更进一步地,所述LNG燃料舱位于机舱上方的主甲板上。
上述一种带有LNG燃料舱的中小型散货船,更进一步地,在所述艉部甲板上,与所述LNG燃料供气系统房间并列设置有尾抛艇,所述安全通道由所述生活楼二楼的B甲板层开始通往所述尾抛艇处止。
上述一种带有LNG燃料舱的中小型散货船,更进一步地,在所述中小型散货船带有的货舱区主甲板上、靠近所述中小型散货船两舷舷侧处设置有LNG燃料加注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434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植物灯
- 下一篇:具有收纳功能之车用保险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