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利于深度脱氮的高浓度污泥厌氧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43113.7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53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肃博;况力;王静;樊昌井;王尧;蔡开建;刘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港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春艳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利于 深度 浓度 污泥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利于深度脱氮的高浓度污泥厌氧反应器,所述立式反应器壳体内自上而下设置有多块斜向导流板,从而隔离出多个厌氧反应区,每块斜向导流板的上端设置有轴线上下延伸的排气孔,所述立式反应器壳体的侧壁上靠近上方的斜向导流板的上端的位置分布有排气口,排气口上设置排气管,所述立式反应器壳体内的上部设置有环形排水槽,在环形排水槽和最上方的斜向导流板之间设置有整流板,所述污泥回流管与立式反应器壳体上部的污泥回流口相连,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采用立式结构,占地面积,设备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可以形成高浓度的的专性反硝化污泥,有利于反硝化菌与污水充分接触,脱氮能力强,适合深度脱氮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利于深度脱氮的高浓度污泥厌氧反应器,属于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厌氧反应器是为厌氧处理技术而设置的专门反应器。缺氧脱氮技术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的处理工艺。随着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要求污染物的指标越来越低,总氮和氨氮是重要的污染物指标,如何通过工艺的控制从而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能更进一步的降低这些指标成为广大环保工作者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深度脱氮的高浓度污泥厌氧反应器,占地面积小,能耗低,有利于实现深度脱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利于深度脱氮的高浓度污泥厌氧反应器,包括立式反应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反应器壳体内自上而下设置有多块斜向导流板,从而隔离出多个厌氧反应区,其中位于最下端的斜向导流板的下端固定在立式反应器壳体的底面的端部,上端固定在立式反应器壳体的侧壁上,其余的斜向导流板均是上端固定在立式反应器壳体的侧壁上,下端与立式反应器壳体的相对侧壁之间有供水流过的水流间隙,且位于上方的斜向导流板的下端靠近位于下方的斜向导流板的上端,且有供水流过的水流间隙,上下斜向导流板的水流间隙左右间隔设置,每块斜向导流板的上端设置有轴线上下延伸的排气孔,所述立式反应器壳体的侧壁上靠近上方的斜向导流板的上端的位置分布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位于斜向导流板的下方,所述排气口上设置排气管,所述立式反应器壳体内的上部设置有环形排水槽,在环形排水槽和最上方的斜向导流板之间设置有整流板,所述立式反应器壳体上靠近最下方的斜向导流板的下端设置有污水与反硝化液进水口、排泥管及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与立式反应器壳体上部的污泥回流口相连,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
回流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向导流板下沉,与向上流动的污水充分接触,有利于污水与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充分的接触,污水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长,处理效率高。进水导入的气体通过斜向导流板上的排气孔从顶部排气管排出。
上述方案中:所述污泥回流口靠近最上方的斜向导流板。
上述方案中:所述环形排水槽上设置有收水堰。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有利于深度脱氮的高浓度污泥厌氧反应器,采用立式结构,占地面积,设备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有利于反硝化菌与污水充分接触,脱氮能力强,适合深度脱氮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斜向导流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有利于深度脱氮的高浓度污泥厌氧反应器由立式反应器壳体1、斜向导流板2、厌氧反应区3、排气孔4、排气管5、环形排水槽6、整流板7、收水堰8、污泥回流管9、污泥回流泵10、污水与反硝化液进水口11、排泥管12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港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港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431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