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混凝土预制吊装单向叠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40973.5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96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清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协恒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郭春远 |
地址: | 202156 上海市崇明区新河***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混凝土 预制 吊装 单向 叠合 | ||
改进的混凝土预制吊装单向叠合板,板体(1)内纵横均匀铺设分布钢筋(10);板体(1)一侧表面纵向平行间隔突起以支架(9)安装至少二道梁筋(3);在板体(1)内纵向均匀布置预应力钢筋(5),预应力钢筋(5)与分布钢筋(10)纵横连接,预应力钢筋(5)外端分别伸出板体(1)边缘外;在梁筋(3)同侧均匀安装增强块(7),在同侧板体(1)边缘安装吊点支块(8)。在保证叠合板强度性能的同时,减轻自重,方便规模化生产,而且还便于码放、运输和吊装。板体整体性和承载力得到提高,刚度大,便于机械化生产。可节省模板,抗裂性好,现浇楼板不需支模,不增加钢筋消耗,可在结构施工阶段同时吊装,从而可提前插入装修工程,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结构改进技术,尤其是改进的混凝土预制吊装单向叠合板。
背景技术
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厚5~8厘米预制预应力薄板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薄板的预应力主筋即是叠合楼板的主筋,上部混凝土现浇层仅配置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预应力薄板用作现浇混凝土层的底模,不必为现浇层支撑模板。薄板底面光滑平整,板缝经处理后,顶棚可以不再抹灰。
叠合楼板的一组成部分是现浇混凝土层,其厚度因楼板的跨度大小而异,但至少应与预制薄板的厚度相等。随着跨度的增大,往往在现浇混凝土层内填以膨胀聚苯乙烯板;膨胀聚苯乙烯板铺在预制薄板上,以减轻现浇混凝土的重量并可作为叠合楼板的保温隔音层。由于在现浇混凝土层内配置了分布钢筋,形成了一些峰间支点,使箱形断面成为连续结构。现浇层内另按缝构、防火等要求,铺设钢筋并铺设备种管线。
预应力混凝土薄板叠合楼板可设计成单向板和双向板。单向板时,预制预应力混凝上薄板宽度可根据房间或梁区格分块,一般可取1500mm以内,厚度按板的跨度2.4~6.6m取40~60mm。双向板常用于高层住宅、公寓、饭店等房屋,一般采取整开间一块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薄板,厚度根据板的大小尺寸取40~60mm。叠合楼板具有作底模、楼板配筋、提供平整的底面三种功能,因此具有节省钢模、减少现场钢筋作业、顶棚可不做抹灰等优点。此外,由于薄板的钢丝保护层较厚,能较好地满足防火要求。
薄板板面的处理是保证与叠合层很好结合的关键,从而达到叠合板的破坏形态是弯曲破坏,而不发生沿叠合面剪切破坏。
现有技术主要采用预留结合筋的做法。但对于一般民用建筑,楼面荷载较小,板的剪力仅为0.2~0.3N/mm2,远小于混凝土的抗剪强度,仅能依靠薄板面粗糙度来增强与叠合层的粘结。同时,由于有带孔混凝土肋,难于机械加工,现有行内企业均采用手工制作,不便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孔内泡沫芯模,数量多,白色污染严重,且易塌孔。而且,叠合层与底板粘结力较小,且底板自重较大,对起重机械要求较高,安装进度较慢。运输和堆码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木垫块,且难于回收,浪费大量木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改进的混凝土预制吊装单向叠合板,在保证叠合板强度性能的同时,减轻自重,方便规模化生产,而且还便于码放、运输和吊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改进的混凝土预制吊装单向叠合板,包括板体、梁筋、预应力钢筋、支架和分布钢筋;板体内纵横均匀铺设分布钢筋;板体一侧表面纵向平行间隔突起以支架安装至少二道梁筋;在板体内纵向均匀布置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与分布钢筋纵横连接,预应力钢筋外端分别伸出板体边缘外;在梁筋同侧均匀安装增强块,在同侧板体边缘安装吊点支块。
尤其是,支架下部与分布钢筋之间倾斜连接加强筋。
尤其是,梁筋固定在一组支架的顶端。
尤其是,梁两侧与支架的底端之间分别倾斜连接斜拉筋。
尤其是,在相邻二预应力钢筋之间纵向平行安装纵钢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协恒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协恒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409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纱线转运的蒸纱装置用料架
- 下一篇:一种慢回弹海绵复合片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