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养蜂用蜂种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38032.8 | 申请日: | 2021-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31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英;刘昭溢;刘龙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市蜜甄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47/00 | 分类号: | A01K47/00;A01K47/06;A01K49/00;A01K5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钟隆辉 |
地址: | 341399 江西省赣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蜂 用蜂种 收集 | ||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养蜂用蜂种收集器,包括箱体,所述第三转动杆中部外径处均固定连接有直齿轮,所述直齿轮顶端均啮合连接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前后两端的内部通孔处均滑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中部底端设置有U型框且U型框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架顶端中部设置有蜂蜡。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周围蜂种的靠近,并在处理器的作用下通过继电器激活双头电机的转动,使齿条板在横杆上向外侧滑动,同时通过U型框内的蜂蜡将蜂种吸引进入箱体内部,然后在继电器的作用下通过双头电机带动齿条板向内侧移动,从而起到防止蜂种飞出箱体的作用,提高了收集率,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蜂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养蜂用蜂种收集器。
背景技术
蜂通常指所有蜜蜂总科的昆虫,主要分为两类:胡蜂科及蜂族,和蚂蚁同属膜翅目,普通蜜蜂只是其中一科,所有的蜂都以花蜜和花粉为食物,并在为虫媒花授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在现阶段的蜂种收集器中,存在收集效率不高的问题,传统方式中都是通过在箱体内设置蜂蜡吸引蜂种的进入,进入箱体内的蜂种易出现离开箱体的情况,从而影响对蜂种收集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养蜂用蜂种收集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养蜂用蜂种收集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端中心处固定连接头双头电机,所述双头电机左右两侧驱动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双头电机的外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外侧一端的后方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内部通孔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前侧的外径处均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顶端相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内部通孔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中部外径处均固定连接有直齿轮,所述直齿轮顶端均啮合连接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前后两端的内部通孔处均滑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中部底端设置有U型框且U型框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U型框底端内壁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端中部设置有蜂蜡,所述箱体顶部左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超声波传感器,所述箱体底部内壁的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处理器,所述箱体底部内壁的右端与处理器相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继电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转动杆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箱体前后两端的内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主动轮均通过皮带与从动轮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齿条板前后两端均滑动连接在箱体的内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三转动杆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箱体前后两端的内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横杆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箱体左右两端的内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箱体顶端中心处与U型框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开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处理器相连,所述处理器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继电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市蜜甄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赣州市蜜甄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380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路标记反光涂料加工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用警示牌的调节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