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孔法用静压预制桩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37762.6 | 申请日: | 2021-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65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雨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雨宁 |
主分类号: | E02D7/20 | 分类号: | E02D7/20;E02D1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智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7 | 代理人: | 陈月霞 |
地址: | 516500 广东省汕尾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孔法用 静压 预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孔法用静压预制桩,包括地质层及预制柱,所述地质层内开设有用于导入预制柱的引孔,引孔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对其开口处土壤进行防磕碰保护的防护结构,防护结构的上侧设置有以引孔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的三个以上导向部件,通过在预定桩位用潜孔锤引孔至设计入岩深度开设用于静压预制柱的引孔,从而可以解决桩底存在溶洞、桩底岩面倾斜等桩基稳定问题,成桩质量高,施工速度快,导向部件可以实现预制柱导入引孔内的支撑导向,防护结构可以对引孔的上端开口边沿进行防磕伤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孔法用静压预制桩。
背景技术
当前岩溶地区主要基础技术措施有:CFG桩加固复合地基、钻/冲孔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现有桩结构存在的问题有:CFG桩不能穿越溶洞,存在基底溶洞塌陷风险,现有技术中,无法解决桩底存在溶洞、桩底岩面倾斜等桩基稳定问题,成桩质量低,施工速度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引孔法用静压预制桩,具有可以解决桩底存在溶洞、桩底岩面倾斜等桩基稳定问题,成桩质量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引孔法用静压预制桩,包括地质层及预制柱,所述地质层内开设有用于导入预制柱的引孔,引孔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对其开口处土壤进行防磕碰保护的防护结构,防护结构的上侧设置有以引孔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的三个以上导向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外形呈圆环状的肩板,肩板的内孔下侧成型有套筒,套筒与引孔的上端开口内侧壁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肩板和套筒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防护结构上侧表面的支撑块,支撑块的上端贯穿开设有朝向引孔延伸的滑孔,滑孔内滑动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靠近引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轮架,U型轮架的两侧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导向轮。
作为优选,所述U型轮架与支撑块之间的导向杆外侧活动嵌套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块和U型轮架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轮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橡胶圈。
作为优选,所述预制柱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对其底端进行包裹的保护底套。
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预定桩位用潜孔锤引孔至设计入岩深度开设用于静压预制柱的引孔,从而可以解决桩底存在溶洞、桩底岩面倾斜等桩基稳定问题,成桩质量高,施工速度快,导向部件可以实现预制柱导入引孔内的支撑导向,防护结构可以对引孔的上端开口边沿进行防磕伤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向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轮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地质层;2、预制柱;3、引孔;4、保护底套;5、导向部件;5a、支撑块;5b、导向杆;5c、弹簧;5d、U型轮架;5e、导向轮;5f、橡胶圈;6、防护结构;6a、肩板;6b、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雨宁,未经李雨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377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护目镜
- 下一篇:一种市场营销用产品存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