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抑制控制器连接接口电磁辐射装置、控制器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36019.9 | 申请日: | 2021-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71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董海;龚海峰;王金川;徐涛;吴佩;袁慧梅;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H9/00 | 分类号: | H02H9/00;B60R16/02;B60R16/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控制器 连接 接口 电磁辐射 装置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抑制控制器连接接口电磁辐射装置、控制器及汽车,包括控制器连接接口、滤波电路、防静电电路和IC,所述控制器连接接口和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防静电电路一端电连接,所述防静电电路另一端和所述IC电连接,所述防静电电路设有瞬态二极管。通过控制器连接接口采用先滤波后防护的方式,有效抑制地平面上的干扰传导;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护电路中瞬态二极管的寄生电容将地平面上的干扰传导至线束,造成电磁辐射超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兼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制控制器连接接口电磁辐射装置、控制器及汽车。
背景技术
电磁干扰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传到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到另一个电网络,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信号耦合到另一个电网络。在高速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和系统设计中,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和各类接插件等都有可能成为具有天线特性的敷设干扰源,能发射电磁波并影响其它系统或本系统内其它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随着汽车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车载控制器的运行速率越来越高。车载控制器极易产生电磁辐射,影响整车通过国家强制性法规GB34660。车载控制器产生高频电磁干扰,控制器外接线束形成辐射天线,控制器及其线束的电磁辐射导致GB34660的辐射发射(Radiated Emission,简称RE)测试项无法通过。由于现有技术中控制器及其线束的控制电磁辐射的手段通常为采用控制器连接接口增加防护滤波电路,从控制器连接接口开始,采用先防护后滤波的方式,防护一般采用瞬态二极管,而防护所用的瞬态二极管存在寄生电容,控制器内部的电磁干扰很容易通过该寄生电容传导至线束,导致辐射超标。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抑制电磁辐射并且容易实现的抑制电磁辐射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抑制控制器连接接口电磁辐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护电路中瞬态二极管的寄生电容将地平面上的干扰传导至线束,造成电磁辐射超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通过如下实现的:
一种抑制控制器连接接口电磁辐射装置,包括控制器连接接口、滤波电路、防静电电路和IC,所述控制器连接接口和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防静电电路一端电连接,所述防静电电路另一端和所述IC电连接,所述防静电电路设有瞬态二极管。通过采用滤波电路紧靠控制器连接接口放置,可避免防护电路中瞬态二极管的寄生电容将地平面上的干扰传导至控制器连接接口,从而抑制辐射超标。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连接接口和所述滤波电路在PCB上所参考地平面做挖空处理。通过控制器连接接口和滤波电路所参考的地平面做挖空处理,可避免滤波器件本身的寄生电容将地平面上的干扰传导至控制器连接接口,从而抑制辐射超标。
进一步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滤波器件,所述滤波器件为大电流滤波器件。通过滤波电路选用电流较大的滤波器件,避免在泄放静电电流时损坏。大电流滤波器件额定电流为大于等于2A。
进一步地,所述滤波器件为磁珠,所述磁珠一端和所述控制器连接接口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瞬态二极管一端和所述磁珠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瞬态二极管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防静电电路还包括电阻,所述电阻一端和所述瞬态二极管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另一端和所述IC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线束连接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接口设于所述线束连接器上。
另外,还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上述的抑制控制器连接接口电磁辐射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车载控制器。
另外,还提供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车载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360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