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车型轻量化柔性补焊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35243.6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02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张亚坤;韦鸿;王国杰;周华;周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7 | 分类号: | B23K37/047;B23K37/02;B23K31/02 |
代理公司: | 广西曙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2 | 代理人: | 吴方圆 |
地址: | 545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型 量化 柔性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车型轻量化柔性补焊机构,包括:轻量化框架,在所述轻量化框架的一侧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一底板,在每一个所述的第一底板上均固定布置有一个旋转机构和一个支撑机构;在所述轻量化框架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二底板,在每一个所述的第二底板上均固定布置有一个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车型轻量化柔性补焊机构,支撑机构可以支撑CN10PS车型带件以及G100P车型带件等多种车型带件,旋转机构可以通过旋转以切换不同种类的车型带件,使得补焊机构能够实现多种车型带件的补焊切换;在轻量化的补焊夹具上增加滚轮,方便补焊架输送零件,用于替代工位间输送吊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车型轻量化柔性补焊机构。
背景技术
在货厢底板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很多夹具来实现零件的定位焊接,而我们在产品实现上投入大量的工装,包含定位夹具、补焊夹具、工位间输送吊具等机构,来满足我们车间的生产节拍35-40JPH,目前补焊夹具采用的有台车补焊小车(用于自动台车线)、正式补焊夹具(带底板,重量达1.2吨),工位间输送采用的是气动葫芦吊具,当切换车型时还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夹具切换。
现有的补焊方案中,如公开号为CN10534537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补焊台,包括基座,所述基座沿车身纵轴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定位机构、支撑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定位模块;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定位模块,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模块向相互靠近或者分离的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基座;底板总成的横梁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模块,左纵梁与右纵梁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模块,且搭接于所述支撑机构;可以看出,该技术中主要利用定位机构和支撑机构对待焊设备进行定位和支撑,当新车型导入时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切换补焊夹具以及吊具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车型轻量化柔性补焊机构,旨在替换现有补焊吊具及夹具,实现通过旋转来切换不同种类的车型带件,使得补焊机构能够实现多种车型带件的补焊切换。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车型轻量化柔性补焊机构,包括:轻量化框架,在所述轻量化框架的一侧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一底板,在每一个所述的第一底板上均固定布置有一个旋转机构和一个支撑机构;在所述轻量化框架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二底板,在每一个所述的第二底板上均固定布置有一个支撑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立柱、第一限位块、旋转支座、活动插销、旋转销轴和底座;所述第一限位块为凹形,其固定布置在第一立柱的顶端;所述第一立柱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旋转支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支座的底端卡合在底座中并通过旋转销轴与底座旋转连接,所述旋转支座与底座上还开设有销孔,所述旋转支座与底座还通过活动插销在销孔处定位固定;所述底座的底面与第一底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二立柱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为凹形,其固定布置在第二立柱的顶端,所述第二立柱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底板或者第二底板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底板上还设有第三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轻量化框架上还设有向外延展的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轻量化框架的下方还设有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车型轻量化柔性补焊机构,支撑机构可以支撑CN10PS车型带件以及G100P车型带件等多种车型带件,旋转机构可以通过旋转以切换不同种类的车型带件,使得补焊机构能够实现多种车型带件的补焊切换;在轻量化的补焊夹具上增加滚轮,方便补焊架输送零件,用于替代工位间输送吊具。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352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藏方向盘的收纳装置及转向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池快速锁止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