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往复式链条炉排燃煤锅炉低负荷运行SCR脱硝高温混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34040.5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00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乾亮;余仙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青山绿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2 | 分类号: | F23J15/02;F23J15/08;B01D53/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往复 链条 燃煤 锅炉 负荷 运行 scr 高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往复式链条炉排燃煤锅炉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往复式链条炉排燃煤锅炉低负荷运行SCR脱硝高温混风装置,其包括锅炉,所述锅炉内部设置有炉膛和燃烬室,且所述炉膛和燃烬室之间互通,所述燃烬室内侧壁开设有通孔A的一端,且所述通孔A的另一端延伸至锅炉外表面,所述通孔A开口端外壁固定连接有高温烟道A的一端。此高温混风装置应用于往复式链条炉排燃煤供暖锅炉低负荷运行时SCR脱硝,通过抽取锅炉燃烬室高温烟气与锅炉末级对流管束出口烟气进行混合进入SCR脱硝反应器满足催化剂的使用温度,保证SCR脱硝正常运行,满足NOx的超低排放要求,装置结构简单且实用性较强,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往复式链条炉排燃煤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往复式链条炉排燃煤锅炉低负荷运行SCR脱硝高温混风装置。
背景技术
SCR脱硝是目前最成熟的烟气脱硝技术,在国内外电站锅炉烟气脱硝项目工程中广泛应用。在日趋严格的烟气排放背景下,为满足NOx的超低排放≤50mg/Nm3在供暖行业燃煤锅炉烟气治理项目中SCR脱硝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一种主流。在SCR中使用的催化剂大多以TiO2为载体,以V2O5或V2 O5-WO3或V2O5-MoO3为活性成分,制成蜂窝式、板式或波纹式三种类型。不同的催化剂适宜的反应温度不同,如果反应温度偏低,催化剂的活性会降低,导致脱硝效率下降,且如果催化剂持续在低温下运行会使催化剂发生永久性损坏;如果反应温度过高,NH3容易被氧化,NOx生成量增加,还会引起催化剂材料的相变,使催化剂的活性退化。
往复式链条炉排燃煤锅炉SCR脱硝技术一直就是行业内的难点,即使在满负荷运行时锅炉末级管束受热面出口烟温在250℃左右,也不能满足SCR催化剂的使用温度;通常情况下一般对锅炉对流管束的折烟墙进行短路,改变烟气的的流通方向来提高80%~100%锅炉负荷下的出口烟温,烟温达到310℃~360℃之间满足催化剂的使用温度,但是供暖锅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有负荷变化,在低于80%负荷的情况下出口烟温温度低于300℃已不能满足催化剂的使用温度,严重影响脱硝效率,NOx排放浓度随之增高满足不了排放要求;通常情况下电站锅炉在应对低负荷情况在的SCR脱硝运行,都在省煤器入口接旁路烟道引入反应器入口进行烟气混合,达到催化剂使用温度,很显然此方案并不适用于往复式链条炉排锅炉。
目前国内供暖行业使用的催化剂反应温度区间为310℃~400℃。往复式链条炉排燃煤锅炉在高负荷运行时,通过对锅炉对流管束的折烟墙进行部分短路可以使烟气温度达到催化剂的反应器区间,但在低负荷运行时烟气温度还是偏低,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去实现,以往部分项目是增加电加热器设备把部分烟气或空气进行加热使烟气温度达到催化剂反应温度,但此设备复杂,功率庞大,运行成本极高,没被广泛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往复式链条炉排燃煤锅炉低负荷运行SCR脱硝高温混风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往复式链条炉排燃煤锅炉低负荷运行SCR脱硝高温混风装置,包括锅炉,所述锅炉内部设置有炉膛和燃烬室,且所述炉膛和燃烬室之间互通,所述燃烬室内侧壁开设有通孔A的一端,且所述通孔A的另一端延伸至锅炉外表面,所述通孔A开口端外壁固定连接有高温烟道A的一端,且所述高温烟道A的另一端延伸至反应器入口烟道内侧壁,所述反应器入口烟道的一端与锅炉内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反应器入口烟道的另一端延伸至脱硝反应器内部。
优选的,所述高温烟道A中间位置安装有高温混风风机A,所述高温混风风机A左侧位置设置有进气电动挡板门,且所述高温混风风机A右侧位置安装有排气电动挡板门。
优选的,所述燃烬室内侧壁开设有通孔B的一端,且所述通孔B的另一端延伸至锅炉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青山绿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青山绿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340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