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酵罐菌种取样用快速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33077.6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69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牛晓旭;张文婧;赵巧辉;李桂林;付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伊美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31/00 | 分类号: | F25D31/00;F25D17/02;C12M1/02;C12M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葛鹏飞;王霞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 菌种 取样 快速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酵罐菌种取样用快速冷却装置,包括第一降温体,具有一第一腔室;第二降温体,具有一第二腔室,且第一降温体与第二降温体适配扣合,其中部形成与发酵罐放料口外壁相贴合的降温通道;锁固组件,设置于第一、第二降温体的扣合边沿处,用于固连相互扣合的第一、第二降温体;进液管路,一端固连于第一降温体外壁上,且其内侧的进液腔道与第一腔室相连通;出液管路,一端固连于第二降温体外壁上,且其内侧的出液腔道与第二腔室相连通;连接管路,一端与第一降温体相连,其另一端与第二降温体相连,且第一、第二腔室通过连接管路内侧的连接腔道连通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取样发酵罐内培养菌体,有效避免菌体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药的菌种取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酵罐菌种取样用快速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实验过程中,会涉大量菌体发酵罐培养操作,从而满足日益增加菌种量的需求;但发酵罐培养菌体的过程中对无菌操作要求非常严格,由于批次量较大,因此一旦出现污染,不仅费工费时,而且会造成生产经济成本的大幅增加。
在菌体发酵罐培养过程中,需要多次取样进行OD检测,根据准确的OD数值进行下一步操作,以保证菌种有较高的表达量。由于菌体发酵罐的放料口属于开放式结构,因此每次取样时必须采用热蒸汽灭菌后才能打开;热蒸汽灭菌效果虽好,但灭菌后放料口温度较高,无法立即取样,否则会影响样品检测数值的准确性,但等待放料口自然降温的过程时间较长,导致放料口二次污染风险较高;现有为使放料口快速降温通常采用手持冷袋贴附放料口表面进行物理降温,冷袋的贴裹性较差,且需要工作人员一直手持,操作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酵罐菌种取样用快速冷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酵罐菌种取样用快速冷却装置,包括:
第一降温体,具有一用于承载冷却液的第一腔室;
第二降温体,具有一用于承载冷却液的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降温体与所述第二降温体适配扣合,其中部形成与发酵罐放料口外壁相贴合的降温通道;
锁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降温体和所述第二降温体的扣合边沿处,用于固连相互扣合的第一降温体和第二降温体;
进液管路,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一降温体外壁上,且,其内侧的进液腔道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
出液管路,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二降温体外壁上,且,其内侧的出液腔道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及
连接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一降温体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降温体相连,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连接管路内侧的连接腔道连通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降温体和所述第二降温体为结构相同的弧形壳体,由所述第一降温体和所述第二降温体扣合围成的所述降温通道呈圆柱形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路为柔性连接管。
进一步的,所述锁固组件沿所述第一降温体和第二降温体的扣合边沿均匀间隔布设多组,每组所述锁固组件均包括铰连于第一降温体外壁上的锁环,以及固定于第二降温体外壁上的锁钩,所述锁环与所述锁钩适配卡接。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加工及使用简便。通过相互扣合的第一降温体和第二降温体来贴附于发酵罐放料口处的管道外壁上,从而使注入第一降温体和第二降温体内的冷却液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对热蒸汽灭菌后的发酵罐放料口进行冷却降温,从而能够快速取样发酵罐内培养菌体,有效避免菌体污染;另外,第一降温体和第二降温体的拆卸及扣合均非常方便快捷,且能够完全贴附于发酵罐放料口处的管道外壁上,冷却效果好,适配性强,便于更换,实现了放料口的全方位快速降温,大大促使整个实验流程的操作更加便捷高效,确保后续实验的顺利进展。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伊美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伊美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330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啮齿动物排泄物处理车
- 下一篇:培养基过滤除菌转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