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髓内钉导针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26763.0 | 申请日: | 2021-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73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朝宇;王伟;马秀林;徐文强;范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朝宇 |
| 主分类号: | A61B17/90 | 分类号: | A61B17/90;A61B17/7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戚东升;李俊楠 |
| 地址: |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泉颖办事***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髓内钉导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髓内钉导针,包括钛合金材质的本体,本体包括杆部和扁状折弯头部,扁状折弯头部的一端形成与杆部连接的连接端,另一端形成作用端。本实用新型的本体具有良好的可预弯性以及弹性恢复力强的特点,在手术使用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需要将本体合理地将本体进行预弯更有利于骨折闭合复位。同时,通过在杆部的端部位置处增加一个扁状折弯头部,使得在将该髓内钉导针插入髓腔内的过程中,扁状折弯头部的作用端可以很好地与髓腔内壁产生接触,并通过杆部给与医生良好的触感反馈,可轻松判断其是否进入髓腔内,同时,医生可通过转动杆部来带动扁状折弯头部一同转动起来,可以很方便地从髓腔内部进行骨折复位操作,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髓内钉导针。
背景技术
目前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四肢骨干骨折最常采用的内固定方式,其中最为关键的核心步骤为髓内钉导针的插入。股骨干骨折多可采用牵引床辅助闭合复位,肱骨干及胫骨干骨折多需术中借助术者及助手的手法牵引复位。目前普遍采用的导针为直型的,而且不易预弯,导针的顺利插入主要依赖术者的经验和X线透视,时常需要借助“金手指”辅助,且经常需要反复多次复位,甚至切开复位,耗费大量的时间、术者的体力以及更多的辐射暴露,更破坏了骨折端血供,不利于骨折生物学环境的保护,易发生切口感染、骨延迟愈合、骨不愈合等术后并发症。此外,弹性髓内钉在儿童长骨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之后其适应症逐渐延伸,钛合金材质的弹性髓内钉良好的弹性恢复力通过髓腔的3个接触点转换为推力和压力,可促进骨折的复位。但由于现有的髓内钉导针一般由医用不锈钢或钛镍合金制成,导致髓内钉导针不易预弯,在配合髓内钉使用时存在较多不便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髓内钉导针,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的髓内钉导针不易预弯,在配合髓内钉使用时存在较多不便之处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髓内钉导针,包括钛合金材质的本体,本体包括杆部和扁状折弯头部,扁状折弯头部的一端形成与杆部连接的连接端,另一端形成作用端。
进一步,扁状折弯头部的厚度被配置为从连接端朝向作用端呈渐薄状。
进一步,扁状折弯头部的作用端的端部呈扁平圆钝状。
进一步,扁状折弯头部的连接端端部的直径略大于杆部的直径,且连接端与杆部之间连接有一平滑过渡连接部。
进一步,连接端端部的直径为3.1mm~3.3mm,而杆部的直径为2.5mm~3mm,本体的总长L为500mm~700mm。
进一步,连接端端部的直径为3.2mm,而杆部的直径为2.7mm,本体的总长L为600mm。
进一步,杆部上设有测深用的刻度线。
进一步,在杆部远离扁状折弯头部的一端设有用于指示作用端朝向方位的指示标记。
进一步,指示标记设置在杆部远离扁状折弯头部一端的周侧位置上,并与扁状折弯头部的折弯方向同侧。
进一步,本体由TC20钛合金或TC4钛合金材料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朝宇,未经刘朝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26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物流仓储货架
- 下一篇:一种导线套管自动安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