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部分液体通气智能辅助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20326761.1 申请日: 2021-02-04
公开(公告)号: CN214807570U 公开(公告)日: 2021-11-23
发明(设计)人: 方明;邵敏;刘念;袁晓;杨伟;查玉涛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分类号: A61M16/00 分类号: A61M16/00;A61M16/10;A61M16/08
代理公司: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代理人: 洪玲
地址: 230000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部分 液体 通气 智能 辅助 装置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部分液体通气智能辅助装置,包括呼吸机、PFC液池、氧合器、节流阀、第一驱动泵、第二驱动泵和气液分离罐,呼吸机设有吸气管道和呼气管道,PFC液池出液口通过第一驱动泵与氧合器输入端连接,氧合器输出端与节流阀输入端连接,节流阀的输出端接入吸气管道,气液分离罐接入呼气管道,且气液分离罐的液体出口通过第二驱动泵与PFC液池进液口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部分液体通气的方式,且通过连接呼吸机进行完全同步的肺部通气,向肺内注入相当于功能残气量的PFC以消除肺泡内的气液界面,能有效改善ARDS的气体交换、提高肺顺应性、减轻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以及炎症反应,使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机械通气以及完全液体通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部分液体通气智能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导致的非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ARDS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难治性低氧血症、持续性肺部炎症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ARDS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肺损伤(细菌性、病毒性或吸入性肺炎、血管炎或其他原发性肺病)或继发性肺损伤(休克、创伤、脓毒症、胰腺炎等)。2012年柏林定义依据氧合情况,将ARDS分为轻度[200mmHg<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 Hg]、中度(100mmHg<PaO2/FiO2≤200mmHg)和重度(PaO2/FiO2≤100mmHg)。尽管最近的临床研究显示ARDS预后有所改善,但重度ARDS的住院死亡率仍达46.1%。因此,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不断积极完善和制定ARDS标准辅助的呼吸支持方案,对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目前ARDS呼吸支持治疗的主要方式为机械通气治疗,但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继发的纤维化易导致病情恶化,产生灾难性后果。从上世纪90年代左右,开展液体通气治疗ARDS至今,为临床ARD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成为提高ARDS救治率的突破点。

液体通气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完全液体通气(TLV)和部分液体通气(PLV)。其中,完全液体通气(TLV),即用液体呼吸介质(目前主要为全氟化碳类化合物,PFC)替代气态呼吸介质,向肺内注入相当于肺总量的PFC,通过液体通气机驱动液体在肺内外循环的方式。其中PFC在ARDS治疗中有独特的药理学特性,目前已知PFC具有以下生理作用:①具有较高的携氧及CO2能力,在肺内起着气体转运的作用;②“液态PEEP”效应,使萎陷的肺泡重新开放,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少死腔;③受PFC的重力作用,肺内上、下区域的血流得以重新分布,尤其是使肺下垂部位的血流相对减少,改善肺内通气/血流比;④促进肺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产生;⑤有利于肺泡及小气道分泌物的排出;⑥抑制肺组织的炎性反应,防止或减轻肺损;⑦有稳定细胞膜及抑制肺内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⑧有一定的抑制呼吸道细菌生长繁殖的作用。因此,将PFC作为完全液体通气的呼吸介质,可使ARDS患者肺顺应性增加,同时PO2及PCO2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是,完全液体通气同样存在一些缺陷,例如:TLV是在一个闭合回路中进行的,因此还需要另一个体外回路对PFC供02及排出CO2,导致整体装置十分复杂;由于PFC的黏滞度相对较高,在气道中流动时的阻力较大,因而显著增加了呼吸功;同时,PFC相对较高的黏滞度,也使呼气及吸气的时间延长,因而使单位时间内在机体允许气道压下进出肺的液体量受到了限制;另外,还具有不利于气体交换、不良反应多等缺陷,导致目前TLV的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267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