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胃造瘘置换球囊导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18901.0 | 申请日: | 2021-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60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涛;魏汪伶;周巧珠;张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J1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胃造瘘 置换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胃造瘘置换球囊导管,包括造瘘导管、体外固定板、球囊,所述造瘘导管内设置由与球囊相连通的气囊管,所述的气囊管与造瘘导管为互不相同的两条管路,所述的气囊管预留在造瘘导管尾端的外侧,所述造瘘导管的尾端还设置有注射口,在造瘘导管的前端依次连接有一球囊和体外固定板,且所述球囊和体外固定板的中间还设置有一海绵垫。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调节外固定装置与造瘘口接触的松紧度,减少外固定装置与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摩擦损伤,同时可减少食物由造瘘口与导管缝隙间外溢,利于推广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胃造瘘置换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胃造瘘置管术是解决无法经口饮食或丧失吞咽功能者营养问题的人工喂养技术。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认知功能障碍引发吞咽功能丧失患者的不断增加,通过胃造瘘管饲的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管道外固定装置对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摩擦损伤以及食物由造瘘口与导管缝隙间外溢是该项技术常见问题之一,由此导致的出血、感染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营养改善,亦是进一步推广该项技术的瓶颈之一。目前对于外固定装置造成的造瘘口周围皮肤损伤及食物外溢的发生率鲜有文献报道,但临床屡见不鲜,且成为亟需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
目前临床上开展的胃造瘘术以经皮内镜下或腹腔镜下最为常见,使用的大多为置换球囊导管,但这类导管均缺乏外固定装置与造瘘口间的缓冲装置,无法有效调整两者接触的松紧度。故极易发生造瘘口周围皮肤损伤及食物外溢,尤其是患者腹压突然增高时,如咳嗽等,发生率会更高;而目前在用的置换球囊导管均缺乏外固定装置与造瘘口之间的缓冲装置,无法有效调整两者接触的松紧度,极易发生造瘘口周围皮肤损伤及食物外溢,增加临床处置难度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中国专利申请:CN211382096U公开了一种胃肠造瘘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为三层硅胶一体成型的三腔管道,且三个腔道互不连通,腔道一层包含一层,由外到内分别为吸引腔、充气腔、导流腔,管体一端设有三条分叉管,包括吸引管、充气管、导流管;导流腔端头设有导流孔,侧壁设有若干孔洞,充气腔端头与导流腔的外壁通过弹性硅胶连接,吸引腔端头与充气腔的外壁靠近弹性硅胶处连接,吸引腔靠近弹性硅胶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吸引孔。该装置能够实现小创口进入肠道,将肠道分隔开,使手术部位独立出来,以免感染,能够对有容物的肠道提供造瘘功能,并提供养分,能够将分隔出的手术区域内的分泌物吸引出体外,防止手术部位感染,方便拔出该造瘘管,免除回纳手术;但是该装置固定效果不佳,而且会对患者造瘘周围皮肤造成摩擦损伤,同时由于造瘘管与患者患处留有空隙,容易造成食物外溢或者出血的情况发生,因此不方便使用。
所以综上所述,现亟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调节外固定装置与造瘘口接触的松紧度,减少外固定装置与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摩擦损伤,同时可减少食物由造瘘口与导管缝隙间外溢新型改进的胃造瘘置换球囊导管,而关于这种新型的改进胃造瘘管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特提供一种改进的胃造瘘置换球囊导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胃造瘘置换球囊导管,包括造瘘导管、体外固定板、球囊,所述造瘘导管内设置由与球囊相连通的气囊管,所述的气囊管与造瘘导管为互不相同的两条管路,所述的气囊管预留在造瘘导管尾端的外侧,所述造瘘导管的尾端还设置有注射口,在造瘘导管的前端依次连接有一球囊和体外固定板,且所述球囊和体外固定板的中间还设置有一海绵垫。
在上述所述改进的胃造瘘置换球囊导管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海绵垫为圆形结构,其直径为4-6cm,厚度为1-3cm。
在上述所述改进的胃造瘘置换球囊导管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注射口与气囊管的开口处设置有一单向阀。
在上述所述改进的胃造瘘置换球囊导管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造瘘导管采用软硅胶材质制成,且在造瘘导管的表面还镀有银离子镀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189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分泌科护理用病床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轮胎外观检测用输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