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脱出胸腔引流导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15656.8 | 申请日: | 2021-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69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李世懿;李娟;谭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斌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1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杜桂林 |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出 胸腔 引流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脱出胸腔引流导管,属于胸腔引流器械领域。包括引流管和套设在引流管上的套管,所述引流管为三段管,所述第一段管伸入胸腔,所述第一段管端部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二段管过渡于胸腔和外界,所述第三段管设置在外界,所述第一段管、第二段管、第三段管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三段管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管套设在第二段管和第三段管上,所述套管与第三段管螺纹连接,所述套管端部设有球囊,所述球囊收缩时的套管直径等于所述第一段管直径;还包括外固定对合结构,所述外固定对合结构设置在套管外侧相对于第二段管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脱出胸腔引流导管,属于胸腔引流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引流是气胸及胸腔积液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传统胸管引流存在手术复杂、创伤大、容易滑脱等缺点,近年来,许多医生改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胸管,取得了一定微创效果,但仍存在引流效果不佳、容易滑脱等缺点。
目前常用的防滑脱结构是采用内部气囊充气结合外部固定环扣进行固定,然而上述结构存在着气囊位置固定无法适用不同患者需求的问题,实际使用时因位置不同,往往并不采用球囊内部固定。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合相关领域多年的设计及使用经验,辅以过强的专业知识,设计制造了一种防脱出胸腔引流导管,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脱出胸腔引流导管,能够实现不同治疗位置以及不同患者内部球囊位置的调整,同时不影响引流导管的穿入和去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脱出胸腔引流导管,包括引流管和套设在引流管上的套管,所述引流管为三段管,所述第一段管伸入胸腔,所述第一段管端部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二段管过渡于胸腔和外界,所述第三段管设置在外界,所述第一段管、第二段管、第三段管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三段管上设有一段外螺纹;
所述套管套设在第二段管和第三段管上,所述套管与第三段管螺纹连接,所述套管端部设有球囊,所述球囊收缩时的套管直径等于所述第一段管直径;
还包括外固定对合结构,所述外固定对合结构设置在套管外侧相对于第二段管的位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球囊内填充有放射性核素。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段管和第二段管之间设有过渡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管端部设有与过渡面相配合的配合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段管尾端连接有负压引流器,所述套管连接有充气装置为球囊充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管端部与所述第二段管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固设在所述套管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套管在引流管上移动,进而实现了球囊位置的调整,从而保证了不同治疗位置以及不同患者固定位置不同的需求,而且套管套设在第二段管上,且球囊收缩时的套管直径等于第一段管直径,保证了引流管在穿过胸腔过程中,套管与皮肉组织不会出现牵拉。
2.本实用新型引流管在穿过胸腔过程,球囊收缩,且使套管配合面与过渡面接触,使得套管与第一段管重合,避免了套管与皮肉组织产生牵拉。
3.本实用新型套管的移动利用与第三段管螺纹连接来实现,调整位置准确,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一种防脱出胸腔引流导管球囊收缩时的示意图;
附图2为一种防脱出胸腔引流导管工作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斌,未经李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156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分类用筛选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密封防松型金属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