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阻燃聚酯混纺再生棉纱润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13740.6 | 申请日: | 2021-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30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隆高纺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1H13/30 |
| 代理公司: | 盐城博思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85 | 代理人: | 邢腾 |
| 地址: | 2246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阻燃 聚酯 混纺 再生 棉纱 线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阻燃聚酯混纺再生棉纱润线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安装有箱盖,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润线液,所述箱体靠近润线液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润线辊,其中,所述箱体靠近上方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所述箱体靠近上方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辊,所述箱体靠近上方两侧贯穿有开口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挤压辊,棉纱线经过润线液内部后绕过第二导向辊的顶部,之后从开口槽移出,同时通过挤压辊与第二导向辊对润湿后的棉纱线进行挤压,将棉纱线上附着润线液刮下,避免棉纱线将润线液带出箱体内部,并且通过调节机构,能够调节挤压辊与第二导向辊之间的间距,便于对不同粗细的棉纱线进行挤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棉纱润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阻燃聚酯混纺再生棉纱润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环保阻燃聚酯混纺再生棉纱能够制成各种新颖织物,在环保阻燃聚酯混纺再生棉纱使用时,为了避免棉纱线上附着的毛絮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需要使用到润线装置对棉纱线进行加湿。
目前的再生棉纱润线装置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现有的再生棉纱润线装置仍存在了一定的问题,对再生棉纱润线装置的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
现有的再生棉纱润线装置在使用时,大都在润湿后使棉纱线直接移出,容易使棉纱线上附着润线液,会对后续加工造成影响,无法在对棉纱线进行润线后对其进行挤干处理,不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阻燃聚酯混纺再生棉纱润线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再生棉纱润线装置在使用时,大都在润湿后使棉纱线直接移出,容易使棉纱线上附着润线液,会对后续加工造成影响,无法在对棉纱线进行润线后对其进行挤干处理,不便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阻燃聚酯混纺再生棉纱润线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安装有箱盖,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润线液,所述箱体靠近润线液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润线辊,其中,
所述箱体靠近上方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所述箱体靠近上方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辊,所述箱体靠近上方两侧贯穿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内部贯穿有棉纱线,所述棉纱线绕过第一导向辊一圈后经过润线辊的底部与第二导向辊的顶部,所述第二导向辊的顶部设置有挤压辊;
所述挤压辊安装在升降架的底部,所述升降架通过调节机构进行升降,所述箱体远离第一导向辊的外侧安装有活塞缸,所述活塞缸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靠近第一导向辊的一侧固定有活塞杆,所述活塞缸的底部对称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活塞缸远离箱体的一侧设置有连通管;
所述活塞缸两侧通过出气管与连通管相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通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远离连通管一端连通有吹气头,所述吹气头位于棉纱线一侧,所述第一导向辊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活塞杆左右移动。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杆、导向槽和导向杆,所述升降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顶部贯穿箱盖的内部延伸到外侧,所述箱盖靠近升降架两侧底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升降架对应导向槽的顶部固定有导向杆。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为圆柱体,且导向杆与导向槽构成导向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向阀为外界到活塞缸内部方向单向流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单向阀活塞缸到连通管方向单向流通。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轮和传动杆,所述第一导向辊靠近箱体的外侧固定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远离第一导向辊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传动轮一端与活塞杆的端部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隆高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隆高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137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