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烫锅盖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10644.6 | 申请日: | 2021-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39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朱钦钦;金立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J36/06 | 分类号: | A47J36/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烫锅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户在烹饪完成后拿取锅盖提手时易被烫伤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防烫锅盖,包括盖体和设于所述盖体上的提手,所述提手与所述盖体之间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与盖体之间形成第一隔热间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烫锅盖。
【背景技术】
现有锅盖一般包括盖体和设于盖体上的提手,提手与盖体直接接触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锅体进行烹饪时,为了防止锅内食物热量损失以及减少加热时间,需要将锅盖盖合在锅体上,这样一来,锅体和锅内的热量会经盖体传递给提手,造成提手温度急剧升高,当加热完成后,用户通过抓取提手将锅盖取下时,手易被高温的提手烫伤,由此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烫锅盖,能够有效减少盖体向提手传递的热量,进而避免提手过烫而烫伤用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烫锅盖,包括盖体和设于所述盖体上的提手,所述提手与所述盖体之间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与盖体之间形成第一隔热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盖体之间设有支撑凸台,以使所述隔热板与盖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隔热间隙。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凸台包括隔热凸柱和/或围绕所述隔热板边缘设置的下隔热筋,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盖体、隔热凸柱和隔热板与提手锁紧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凸台与所述隔热板一体加工成型,所述支撑凸台支撑在所述盖体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隔热筋的底面包括周向交替设置的第一凸面和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凸面支撑在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一凹面与盖体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间隙;或者,所述下隔热筋的底面局部设有向上凹陷形成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盖体之间形成第一隔热腔。
进一步的,所述提手和隔热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盖体上,所述螺钉上套设有隔热垫,所述隔热垫位于所述隔热板与盖体之间,以使所述隔热板与盖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隔热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板设有向上凸出的上隔热筋,所述上隔热筋包围所述提手并与所述提手之间形成第二隔热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提手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的下支撑筋,所述下支撑筋支撑在所述隔热板的顶面,以使所述提手与隔热板之间形成第三隔热间隙。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筋的底面包括周向交替设置的第二凸面和第二凹面,所述第二凸面支撑在所述隔热板上,所述第二凹面与隔热板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间隙;或者,所述下支撑筋的底面局部设有向上凹陷形成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隔热板之间形成第二隔热腔。
进一步的,所述提手包括提手座和扣置在提手座上的装饰盖,所述装饰盖与所述提手座卡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提手与盖体之间设有隔热板,隔热板能够有效阻挡盖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提手,由此能够有效降低提手的温升;而隔热板与盖体之间形成第一隔热间隙,第一隔热间隙的设计可避免隔热板直接接触盖体,由此降低了热量传递效率,另外也增加了热量在第一隔热间隙中传递时的损失,进而进一步降低了提手的温升,避免了用户在抓取提手时被烫伤,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隔热板与盖体之间设有支撑凸台,以使隔热板与盖体之间形成第一隔热间隙。如此设计,结构简单,利于加工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106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可视化药膏涂抹器
- 下一篇:一种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