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口腔外科微创拔牙联合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07620.5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19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裴晓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裴晓庆 |
主分类号: | A61B90/16 | 分类号: | A61B90/16;A61C19/06;A61B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54 | 代理人: | 赵翔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腔 外科 拔牙 联合 器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腔外科微创拔牙联合器械,属于口腔外科器械技术领域。一种口腔外科微创拔牙联合器械,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硅胶垫,所述固定底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底部凹形硅胶垫,所述固定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内部插接有第一调节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该支撑器械由固定底板、固定顶板、第一支杆、横向支撑杆等结构组合连接而成,当需要支撑患者的口腔部位时,底部凹形硅胶垫和顶部凹形硅胶垫内部的凹槽与牙床相贴合,固定底板和固定顶板向该支撑装置提供了一定的刚性,第一支杆和第一调节杆向该装置提供了竖向支撑力,解决了不便于支撑固定患者口腔部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外科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腔外科微创拔牙联合器械。
背景技术
口腔科,医学学科分类之一。主要口腔科疾病包括: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颌下间隙感染、颌面部淋巴管瘤、齿状突发育畸形、上颌窦恶性肿瘤、颌骨造釉细胞瘤、慢性筛窦炎、下颌后缩、四环素牙、舌白斑等疾病。通过技术,许多牙周病完全可以治愈。组织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如: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基因技术、种植义齿等更是为病变牙齿的再生带来令人振奋的希望。但牙周病的治疗必须是一个序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制定一个详细、有效的治疗计划、医生细致精湛的治疗和病人的积极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在治疗口腔疾病时,医护人员会经常使用到一些微创拔牙联合器械,市面上常见的联合器械普遍存在着不便于支撑固定患者的口腔,另一方面,在支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便调节器械大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便于支撑固定患者口腔和不便于调节器械大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口腔外科微创拔牙联合器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口腔外科微创拔牙联合器械,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硅胶垫,所述固定底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底部凹形硅胶垫,所述固定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内部插接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顶板,所述固定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凹形硅胶垫,所述固定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撑杆,所述固定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内部插接有第二调节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竖向支撑杆,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螺栓。
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杆。
优选的,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内部插接有第三调节螺杆,所述第三调节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四锥形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螺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腔外科微创拔牙联合器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该支撑器械由固定底板、固定顶板、第一支杆、第一调节杆、横向支撑杆等结构组合连接而成,当需要支撑患者的口腔部位时,底部凹形硅胶垫和顶部凹形硅胶垫内部的凹槽与牙床相贴合,固定底板和固定顶板向该支撑装置提供了一定的刚性,便于稳定支撑患者口腔部位,第一支杆和第一调节杆向该装置提供了竖向支撑力,解决了不便于支撑固定患者口腔部位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裴晓庆,未经裴晓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076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脱出的输液器
- 下一篇:一种建筑检测承载力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