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凸三边直台形状接口的铣刀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02083.5 | 申请日: | 2021-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56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应显军;宋安邦;张永强;唐海权;文立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C5/10 | 分类号: | B23C5/10;B23C5/2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冉剑侠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边 形状 接口 铣刀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凸三边直台形状接口的铣刀,包括刀片和刀杆;刀片垂直连接在刀杆上部;刀片包括切削部和安装部,切削部包括多个沿刀片外环均匀设置的切削单元;每个切削单元结构相同,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连接的第二后刀面、第一后刀面、前刀面和导屑面;第二后刀面包括上修光面、小弧面和下修光面;第二后刀面与前刀面相交形成主切削刃,上、下修光面与第一后刀面相交分别形成上、下辅切削刃;安装部包括连接在刀片下方具有三棱柱状的凸台,刀杆上端开设有与刀片安装部形状匹配的凹槽。本实用新型可以简化对螺旋槽等工件加工时的复杂工序,取代多功能机床,实现一次装夹加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凸三边直台形状接口的铣刀。
背景技术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除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场合。
传统工艺中,对螺旋槽的加工,需要用到单齿车床;对齿轮和开花键槽的加工,需要经过铣削、倒角、磨削等几道工序。批量生产螺旋槽、齿轮和开花键槽时,还需要在特定机床上完成的滚齿、剃齿、磨齿等工序,然而这些加工方式,需要耗费大量设备、人工和时间。同时,由于以上工序大多需要人工参与,导致产品质量依赖于工人技艺,产品的成型精度往往不高。
基于此,很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铣刀结构,来简化对螺旋槽、齿轮和开花键槽等工件的加工工序,并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加工误差,提高产品的成型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凸三边直台形状接口的铣刀,包括刀片和刀杆,刀片垂直连接在刀杆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包括安装部和切削部,所述切削部包括多个切削单元,切削单元沿刀片外环均匀设置,切削单元之间连接成一个闭环;每个切削单元结构相同,包括第二后刀面、第一后刀面、前刀面和导屑面,所述第二后刀面、第一后刀面、前刀面和导屑面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后刀面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面,包括上修光面、小弧面和下修光面;上修光面、小弧面和下修光面从上到下依次连接;上修光面与下修光面关于小弧面上下对称;上修光面从上自下向外倾斜,其右边线为向右凸出的弧形线;第二后刀面与前刀面相交处形成主切削刃,上修光面与第一后刀面相交处形成上辅切削刃,下修光面与第一后刀面相交处形成下辅切削刃;所述安装部包括连接在刀片下方具有三棱柱形状的凸台;所述刀杆上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形状与刀片下方的凸台形状相匹配。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
1.简化对螺旋槽、齿轮和开花键槽加工中所需的复杂工序,直接用一把铣刀取代多功能机床,实现一次装夹的需求;
2.切削刀头可转位,工作时至少有三个刀头连续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使加工效率至少提高三倍,节约生产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切削单元的个数大于等于三。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切削单元的数量,从而延长刀片使用寿命,并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所述前刀面为向左凹陷的弧形面;前刀面右边线到刀片中心的距离大于前刀面左边线到刀片中心的距离。前刀面与相邻导屑面形成一个向内凹陷的排屑区,设置前刀面为向左凹陷的弧形面,可以增大排屑区空间,收纳更多切屑。
进一步,所述刀片中心开设有自上而下贯穿刀片的安装孔,刀杆上设有与刀片安装孔孔径相同的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连接孔内设有螺纹。通常采用螺钉连接刀片与刀杆,螺纹与螺钉上螺纹匹配,锁紧刀片与刀杆。
进一步,所述安装孔上部为环形面,环形面自上而下向刀片中心倾斜。安装孔孔径由上自下逐渐变小,有利于螺钉等连接件进入刀片的安装孔及刀杆的连接孔,同时螺钉的螺帽可以隐藏在环形面内,而不会高出刀片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020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