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臭氧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94749.7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48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方军;周满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封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10 | 分类号: | C01B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陈江 |
地址: | 20142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性 臭氧发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臭氧发生器,具体涉及臭氧发生器技术领域,包括底座、臭氧发生箱和臭氧发生管,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部固定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进气端固定设有进气管,所述底座一侧固定设有干燥管,所述进气管一端与干燥管内部相连通,所述干燥管内壁上固定设有吸水绵,所述风机的出气端固定设有出气管,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臭氧发生箱底端固定设有多个连接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臭氧发生管进行双重冷却,冷却效果较好,可以使得臭氧发生管的使用较为安全,且冷却时不会将水分带入臭氧发生箱内部,避免了臭氧发生管被腐蚀的情况发生,延长了臭氧发生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臭氧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臭氧发生器是用于制取臭氧气体(O3)的装置。臭氧易于分解无法储存,需现场制取现场使用(特殊的情况下可进行短时间的储存),所以凡是能用到臭氧的场所均需使用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在饮用水,污水,工业氧化,食品加工和保鲜,医药合成,空间灭菌等领域广泛应用。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气体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通过混合装置和液体混合参与反应。
臭氧发生器需要安装在干燥的环境中,若空气中含有水分较多则容易腐蚀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发生管,现有的臭氧发生器为了能够更好的散热,会在箱体内安装电机和风扇,这样会将箱体内的热空气排出去,外部的空气会通过散热孔进入箱体内部,外部空气有时会含有较多的水分,这样容易腐蚀臭氧发生管,减少了臭氧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臭氧发生器,通过对臭氧发生管进行双重冷却,冷却效果较好,可以使得臭氧发生管的使用较为安全,且冷却时不会将水分带入臭氧发生箱内部,避免了臭氧发生管被腐蚀的情况发生,延长了臭氧发生管的使用寿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臭氧发生器为了能够更好的散热,会在箱体内安装电机和风扇,这样会将箱体内的热空气排出去,外部的空气会通过散热孔进入箱体内部,外部空气有时会含有较多的水分导致容易腐蚀臭氧发生管,减少了臭氧发生器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臭氧发生器,包括底座、臭氧发生箱和臭氧发生管,所述臭氧发生箱设在底座顶端,所述臭氧发生管固定设在臭氧发生箱内部底端,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部固定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进气端固定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在第一空腔内部且一端延伸至底座一侧,所述底座一侧固定设有干燥管,所述进气管一端与干燥管内部相连通,所述干燥管内壁上固定设有吸水绵,所述风机的出气端固定设有出气管,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设在第一空腔顶部,所述出气管一端延伸至第二空腔内部,所述臭氧发生箱底端固定设有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穿过臭氧发生箱底端并与臭氧发生箱内部相连通,所述连接管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空腔顶端并与第二空腔内部相连通,所述臭氧发生箱两侧开设有多个散热出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出气孔内壁上固定设有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顶端开设有固定放置槽,所述固定放置槽设在第二空腔顶部,所述臭氧发生箱底端设在固定放置槽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顶端固定设有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设在臭氧发生箱一侧,所述冷却水箱顶端固定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固定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穿过冷却水箱顶端并延伸入冷却水箱内部,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固定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穿过臭氧发生箱一侧并延伸入臭氧发生箱内部,所述臭氧发生管外端缠绕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一端与出水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管另一端固定设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一端穿过臭氧发生箱一侧和冷却水箱一侧并与冷却水箱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顶端固定设有氧气罐,所述氧气罐设在出水管和循环管的前侧,所述氧气罐顶端固定设有氧气输送管,所述氧气输送管一端与氧气罐内部相连通,所述氧气输送管另一端穿过臭氧发生箱一侧和臭氧发生管外端并与臭氧发生管内部相连通,所述氧气输送管设在出水管和冷却管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封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封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947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