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芯管防撞胶囊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88823.4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30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楚珍;唐晓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楚珍;唐晓群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1F15/14;F16F15/023;F16F15/027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洪***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芯管防撞 胶囊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芯管防撞胶囊,属于结构防护技术领域,其通过壳体和壳体内中心塞、芯管等部件的对应设置,以及中心塞中单向阀和压力调节阀的组合工作,能有效实现桥墩等结构的撞击防护,控制并释放撞击过程中作用于被保护结构的作用力,实现结构的可靠防撞。本实用新型的多芯管防撞胶囊,其结构简单,设置与维护简便,能有效实现桥墩等结构的撞击防护,有效控制撞击过程中防撞胶囊传递给被保护结构的作用力,确保撞击冲击力不超过被保护对象的承受能力,而在撞击撤除后,防撞胶囊可在芯管的作用下实现快速恢复,使得防撞胶囊可以快速恢复撞击前的状态,有效简化防撞胶囊的检修维护过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结构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芯管防撞胶囊。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江河上航行船舶的数量越来越多,吨位越来越大,船舶撞击桥墩的事件时有发生。船桥碰撞往往会造成船桥结构破损、货物泄漏、环境污染、人员伤亡等灾难性后果。因此,在桥梁桥墩上,往往设置有安全措施或者防护装置,以保证船舶撞击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目前,常见的桥墩防护装置可分为直接构造和间接构造两大类。其中,直接构造指防护装置直接构造在被保护的桥墩上,撞击发生后,撞击力通过防护装置直接作用于被保护的桥墩上。而间接构造指防护装置与被保护的桥梁没有直接连接,撞击力不直接作用在被保护的桥梁上。对于两种防护装置而言,虽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结构的防护,但也分别存在一定的缺陷。
例如,对于间接构造的防护装置而言,其设置后被撞时的撞击力可被防护装置吸收,不会作用于被保护的桥墩,对桥墩有较强的防护作用。但是,间接构造的防护装置与被保护的桥墩之间往往具有一定距离,使得其需要占用河道或水域,且维修工程量往往较大。与之相比,直接构造的防护装置通常直接构造在被保护的桥墩上,主要分为弹性变形型、压坏(塑性)变形型、变位型三种类型。其中,弹性变形型防护装置被撞击后,虽然能实现弹性恢复,且维修工作小,但只能适用能量较小的冲击,一旦冲击超过其弹性变形范围,桥墩将被直接冲击,酿成重大事故。而压坏变形型防护装置和变位型防护装置虽然能通过装置本身的塑性变形和变位能吸收巨大的冲击能量,但每次撞击后装置的维护和维修工作量较大,导致防护装置的应用成本较高。
鉴于上述原因,申请人提出了在先专利申请CN201910731622.4,其中具体公开了一种液压防撞胶囊,利用防撞胶囊中各组件的对应设置以及各组件在受撞击时的组合工作,有效实现了桥墩的撞击防护,延长了桥墩结构的使用寿命。但是,上述防撞胶囊本身结构较为复杂,装配、维护、检修时都较为繁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撞胶囊的应用和推广,导致桥墩无法实现可靠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芯管防撞胶囊,能实现桥墩结构的撞击防护,有效控制撞击过程中防护装置传递给桥墩结构的作用力大小,并能实现撞击消除后的快速恢复,简化了防护装置的装配、维护、检修过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芯管防撞胶囊,包括内部中空且底部开口的壳体,还包括芯管和中心塞;
所述芯管为并排设置且挤满所述壳体内腔的多个,其为橡胶制成的长管状结构,该长管状结构的内部形成有封闭空腔,并在封闭空腔中充满有气体;
所述中心塞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开口处,其一端嵌入所述壳体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的底部开口,使得所述壳体的开口处可收束包绕在所述中心塞的外周;相应地,在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外周设置有收口组件,用于将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收紧在所述中心塞外周,以此实现所述壳体底部的封闭;且
所述中心塞中同时设置有压力调节阀与单向阀,两阀体分别连通所述壳体的内外两侧;所述压力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壳体内的压力最大值,使得所述壳体内的压力超过该压力最大值时所述壳体内的水液可通过该压力调节阀喷出;所述单向阀用于在所述壳体内压力小于壳体外压力时将所述壳体外的水液吸入所述壳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楚珍;唐晓群,未经陈楚珍;唐晓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888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