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田间管理移动作业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78740.7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60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东辉;刘犇;李叙兵;陈鑫凯;孙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9/08;B25J9/16;B25J13/08;B25J18/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捷;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田间管理 移动 作业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田间管理移动作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载具的移动底盘、设在移动底盘上的机械臂和设在机械臂自由端上的作业机构,所述移动底盘包括矩形盘体、设在矩形盘体下方的四个上轮杆和套在四个上轮杆体内的下轮杆,所述下轮杆的下方连接有转动轮;所述作业机构包括支架、设在支架内的电机和由电机驱动转动的绳索架,所述绳索架上连接有单根绳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多行作业提高作业效率;采用冗余自由度的关节式机械臂进行作业,具有较高的灵巧度能应对复杂的工作情况;作业机构利用绳锁架带动单根绳索进行转动作业,安全隐患低,消耗功率小,使用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田间管理移动作业机器人。
背景技术:
田间管理作业如去叶、打顶等过程对作物的丰产有重要意义,在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田间管理作业主要是通过人工和畜力操作进行的;但使用人力、蓄力的方式进行田间管理作业,无疑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提供一种田间管理作业移动机器及其工作方法,从而减少人力投入和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田间管理移动作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载具的移动底盘、设在移动底盘上的机械臂和设在机械臂自由端上的作业机构,所述移动底盘包括矩形盘体、设在矩形盘体下方的四个上轮杆和套在四个上轮杆体内的下轮杆,所述下轮杆的下方连接有转动轮;所述作业机构包括支架、设在支架内的电机和由电机驱动转动的绳索架,所述绳索架上连接有单根绳索。
进一步的,上述矩形盘体的前、后部具有横设的横向调节杆,所述横向调节杆上设有若干个穿孔,所述上轮杆的上端通过接头穿接在穿孔内实现固定。
进一步的,上述上轮杆和下轮杆均为柱形套管,所述下轮杆套在上轮杆体内。
进一步的,上述矩形盘体的侧部设有矩形状的扩展平台。
进一步的,上述绳索架呈叉形状,单根绳索固定在叉形状绳索架的端部。
进一步的,上述绳索架和单根绳索外围具有设在支架上的防护筒,所述防护筒呈圆柱形筒状,其上具有槽口。
进一步的,上述机器人上设有末端执行器和控制机器人作业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硬件模块、基于ROS操作系统的软件模块、用作人机交互界面的显示器、实现远程通信的定向路由器、提供系统动力的汽油发电机;所述的硬件模块的主体为电机控制器;所述的软件模块搭载在远程遥控的PC端、移动底盘的工控机上。
进一步的,上述移动底盘的驱动系统选用两个轮毂电机后置驱动,轮毂电机内置有霍尔传感器,以将速度信息反馈给工控机。
本实用新型田间管理移动作业机器人的工作方法,其中田间管理移动作业机器人包括作为载具的移动底盘、设在移动底盘上的机械臂和设在机械臂自由端上的作业机构,所述移动底盘包括矩形盘体、设在矩形盘体下方的四个上轮杆和套在四个上轮杆体内的下轮杆,所述下轮杆的下方连接有转动轮;所述作业机构包括支架、设在支架内的电机和由电机驱动转动的绳索架,所述绳索架上连接有单根绳索;工作时,移动底盘移动至待作业位置,由机械臂驱动动作使作业机构靠近待处理植株的顶端或侧面顶尖,由电机驱动使绳索架和单根绳索转动,将该些植株上受病虫害的叶片打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787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H13模具钢修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杀菌冷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