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客车车顶矫形辅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276729.7 | 申请日: | 2021-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19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平;耿明;黄林;赵俊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1/12 | 分类号: | B21D1/12;B21D43/00 |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田春梅 |
| 地址: | 13006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客车 车顶 矫形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客车车顶矫形辅助装置,包括主横梁、以及集成于主横梁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分为车顶高度支撑机构和车顶宽度支撑机构;车顶高度支撑机构具有与车顶的中部位置的内壁接触的第一支撑体;车顶宽度支撑机构具有与车顶的侧面的内壁接触的第二支撑体;车顶通过车顶高度支撑机构的第一支撑体限制车顶的高度,车顶通过车顶宽度支撑机构的第二支撑体限制车顶的宽度。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装置通过车顶高度支撑机构和车顶宽度支撑机构对车顶内壁不同位置进行定位,方便作业人员对车顶进行调修,且能够根据车顶的面型结构利用支撑机构保证矫形的精准性,辅助调修设备工作,提高生产调修效率,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客车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客车车顶矫形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轨道客车车体制造过程中,车顶焊接后其长度、高度等尺寸都不能满足精度要求,需要通过火焰调修、机械调修等技术手段进行矫形。但是,现有技术中矫形时,由于缺少外部限制,存在调修时间长、矫形效果不佳等问题,有时需要反复矫形,才能满足尺寸和工艺要求。
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能够辅助车顶矫形用的工装,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能够辅助轨道客车车顶矫形的辅助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能够根据车顶的高度和宽度的工艺要求对车顶不同位置进行限位和支撑、辅助完成调修矫形作业的轨道客车车顶矫形辅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轨道客车车顶矫形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包括:
主横梁,所述主横梁沿车顶的宽度方向延伸、并水平布置;以及
集成于所述主横梁的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分为车顶高度支撑机构和车顶宽度支撑机构;
所述车顶高度支撑机构具有与所述车顶的中部位置的内壁接触的第一支撑体;
所述车顶宽度支撑机构具有与所述车顶的侧面的内壁接触的第二支撑体;
所述车顶通过所述车顶高度支撑机构的第一支撑体限制车顶的高度,所述车顶通过所述车顶宽度支撑机构的第二支撑体限制车顶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车顶高度支撑机构布置于所述主横梁的中部位置,且所述车顶高度支撑机构集成有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能够沿竖直方向调节所述第一支撑体的高度;
所述车顶宽度支撑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所述车顶宽度支撑机构对称布置在所述主横梁的两侧,且所述车顶宽度支撑机构集成有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能够沿水平方向调节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车顶高度支撑机构包括:
与所述主横梁连接的第一支撑架;以及
集成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部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具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螺纹连接的第一丝杆,且所述第一丝杆的上端安装有所述第一支撑体;
所述第一支撑体通过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螺纹连接沿竖直方向调整所述第一支撑体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上端面被配置为与所述车顶的中部位置的内壁匹配的平面,且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车顶内壁之间通过增加垫块以补偿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车顶宽度支撑机构包括:
与所述主横梁连接的第二支撑架;以及
集成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部的第二支撑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767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