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径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70372.1 | 申请日: | 2021-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86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黄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漉医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B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宋凌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径导管,其包括:具有第一管径的第一管体、具有第二管径的第二管体、设置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的过渡管体、设置在第一管体外侧的应力缓冲管、以及与第一管体末端相连的导管座,其中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与过渡段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管径大于第二管径。本实用新型优点是:减少肝素化生理盐水的冲洗,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降低成本,减少器械到位时间,同时能获得适宜的硬度、弹性、柔韧和扭控力,做到远端柔顺性和近端支撑性的平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径导管。
背景技术
血栓抽吸导管是一种配合血栓抽吸技术的专用器械,经通过与体外的负压产生装置相连接,管腔内负压环境对于血栓产生吸力,后撤过程中持续负压抽吸,导管继续保持吸附状态,血栓最终吸出体外。为了在近端稳定支撑,又可以进入到远端较高病变部位,现有技术常采用多根导管的组合使用,但各层导管间需使用肝素化生理盐水不停冲洗,否则可能产生血栓,而且使用的器械成本较高,且需花费较多的器械到位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径导管,减少肝素化生理盐水的冲洗,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同时在近端稳定支撑,又可以进入到远端较高病变部位,降低成本,减少器械到位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径导管,其包括:具有第一管径的第一管体、具有第二管径的第二管体、设置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的过渡管体、设置在第一管体外侧的应力缓冲管、以及与第一管体末端相连的导管座,其中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与过渡段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管径大于第二管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或过渡管体均包括内管、套设在所述内管外侧的编织层、以及位于编织层外侧的外套管。
所述内管为聚四氟乙烯材料(PTFE),所述编织层为金属编织层,所述外套管为高分子聚合物管。
所述第一管体的内管的直径为0.5~2.4mm,且外套管的直径为0.7~2.8mm。
所述第二管体的内管的直径为0.4~1.8mm,且外套管的直径为0.5~2.1mm。
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过渡管体的长度之和为100-150cm。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通过导管截面尺寸、管体骨架结构、外套管材料结构三个方面改进,解决大负荷血栓的抽吸问题,以获得适宜的硬度、弹性、柔韧和扭控力,做到远端柔顺性和近端支撑性的平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变径导管的具体实施例,其包括具有第一管径的第一管体100、具有第二管径的第二管体120、设置在第一管体100和第二管体120之间的过渡管体140、设置在第一管体100外侧的应力缓冲管200、以及与第一管体100末端相连的导管座300,其中第一管体100、第二管体120与过渡段140一体成型,且第一管径大于第二管径。
第一管体100、第二管体120、和过渡管体140为主要功能部件,建立介入治疗有效通路。第一管体100、或第二管体120、或过渡管体140均包括内管102、套设在内管102外侧的编织层104、以及位于编织层104外侧的外套管106。
内管102为聚四氟乙烯材料(PTFE),滑动摩擦系数小,减小血流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漉医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万漉医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703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两极三相直流无刷排水泵
- 下一篇:可调节长度的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