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台式集装箱超偏载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69270.8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72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英;田野;任强;宋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德市五岳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23/18 | 分类号: | G01G23/18 |
代理公司: | 河北知亦可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张梅申 |
地址: | 067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台 集装箱 超偏载 检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平台式集装箱超偏载检测系统,属于测重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多个称重单元,所述称重单元呈矩形分布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每个所述称重单元均包括上板、下板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下板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下板上,所述上板设置在所述压力传感器上,所述集装箱放置在所述上板上方,借助压力传感器将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设置在底座上的称重单元单独受力,在检测时各个称重单元之间不会互相影响,对集装箱进行精准称重,同时根据压力传感器输出结果计算集装箱是否超载,横向纵向是否偏载,可以实时的给出判定结果,此种方式可以快速、准确的确定集装箱的装车状态,达到源头测超测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重装置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超偏载检测系统,特别是一种平台式集装箱超偏载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集装箱运输是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近年由于国家公转铁的要求,集装箱运输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集装箱运输中的超载、偏载现象给运输带来了安全隐患,轻则对车辆、线路等运输设备产生损害,重则引发货车脱轨、列车颠覆等行车事故,扰乱铁路正常运输秩序,严重可造成列车侧翻事故;为了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必须从源头对集装箱状态进行检测,因而货运站针对所有出发上线的作业车做好超偏载防控检查是确保货运装卸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装卸车作业质量不达标是导致货车超偏载的主要原因,解决铁路装车源头超偏载检测问题,将有助于铁路运输的安全。
现有的检测手段不能适应作业需要。一是轨道衡、货检站专用超偏载检测仪等检测属于事后检测,集装箱已经装上列车,发现超偏载还需要到最近的装卸作业点进行调整,影响铁路运输效率。这些装置结构庞大,造价昂贵,需要多次测量,不适用于数量众多、条件各异的装车场。二是传统平台式超偏载检测结构多数是以汽车衡式结构为基础,只使用4只传感器来完成超偏载的检测,其将4只传感器安装于平台下方,集装箱放在平台上时计算超偏载量,其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平台非独立式的,平台下的4只专感器受力相互之间有干扰,对于集装箱的超载可以进行准确测得,但对于集装箱的横向、纵向的偏载测量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采用采用四组独立称重单元,固定在一个整体底座上,在检测时各受力单元输出一致,互相之间没有力的影响,实现在集装箱装载时能够精确的检测到集装箱超载、偏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平台式集装箱超偏载检测系统,用于集装箱的测重测偏,包括底座和多个称重单元,
所述称重单元呈矩形分布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每个所述称重单元均包括上板、下板和压力传感器,
所述下板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下板上,所述上板设置在所述压力传感器上,所述集装箱放置在所述上板上方,借助压力传感器将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所述称重单元的数量为4个。
每个所述称重单元均包括3个压力传感器,且3个压力传感器呈等边三角形分布。
每个所述称重单元还包括支撑垫块,所述支撑垫块设置在所述上板上且位于3个压力传感器的重心位置,所述称重单元借助所述支撑垫块与集装箱接触。
所述支撑垫块包括上方的圆台结构和下方的柱体结构。
所述上板与下板之间还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设置在下板上,所述内管穿过上板嵌套在外管内,所述上板借助于内管与限位件具有上下活动自由度。所述限位件周围均匀分布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设置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下板之间。
所述称重单元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设置在所述上板和下板外部。
所述罩体的下方设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德市五岳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承德市五岳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692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