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氮氧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69210.6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61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健;张正伟;陈硕;温超辉;赵海兰;李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安格利斯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40 | 分类号: | C23C8/40;C23C8/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俞培锋 |
地址: | 314214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氮氧化炉,涉及氮氧化炉技术领域。本氮氧化炉,包括炉体,炉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炉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炉体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炉体的内壁通过电阻丝连接有坩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炉体、保温层和喷气头,工作人员将氮化/氧化盐通过滴注口注入坩埚内,通过电阻丝加热并将盐熔化,将熔盐融化进行一定处理后,通过温度监控仪监控炉体内部温度,并通过操作面板提示工作人员,将待加工的产品放入料架内,通过电机带动扇叶旋转,可进行炉体内温度及气氛的强迫循环,进一步保障了工件的质量和温度的均匀性,并且通过岩棉复合材质的隔热层以及聚酯纤维的保温层进一步保障了热能不再散失,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氮氧化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氮氧化炉。
背景技术
氮化炉用于碳钢零件的气体氮化也可进行气体氮碳共渗(软氮化)处理,由炉壳、炉衬、炉盖升降机构、炉用密封风机、马弗罐、加热元件及电控系统等组成,炉壳由钢板及型钢焊接而成,采用的软氮化设备为井式炉,内用坩埚盛装氮化盐,控温用坩埚内热电偶进行。
现有的氮氧化炉炉体内部的温度不便于控制,且炉体内部的热能未完全利用,容易由于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对零件加工时产生误差,使得零件加工不准确,甚至造成炉内坩埚损坏,造成设备后续维修困难等情况,除此之外,现有的氮氧化炉分别通过气体氮化处理或软氮化处理形成分体式设备,从而不便于根据零件的实际情况更换氮化方式,且现有的加工零件在气体渗氮后仍有硬度、渗层不均匀等缺陷,这样不仅使得零件的合金程度低,还大大降低了氮氧化炉的实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氮氧化炉,为了解决现有的氮氧化炉炉体内部的温度不便于控制,且炉体内部的热能未完全利用和现有的氮氧化炉不便于根据零件的实际情况更换氮化方式以及现有的加工零件在气体渗氮后仍有硬度、渗层不均匀等缺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氮氧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炉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所述炉体的内壁通过电阻丝连接有坩埚,所述炉体的顶部固定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内部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内部下方设置有隔热网,所述开槽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扇叶,所述密封盖的顶部固定有炉盖,所述炉盖的顶部贯穿有滴注口,所述密封盖的顶部固定有料架,所述料架的内壁安装有温度监控仪,所述炉体的两侧下方均贯穿有进气管,两个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顶部设置有喷气头,所述炉体的外表面一侧铰接有密封门,所述炉体的一侧上方安装有操作面板。
优选地,两个所述进气管沿炉体的纵轴中心线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进气管均呈“L”形设置。
优选地,所述喷气头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喷气头等距分布,且多个所述喷气头均位于料架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温度监控仪设置有多个,每两个为一组,共分为四组,且每组所述温度监控仪均呈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滴注口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滴注口的一端贯穿至坩埚的内部,且两个所述滴注口的内表面光滑。
优选地,所述隔热层采用岩棉复合材质制作而成的,所述保温层采用聚酯纤维材质制作而成的。
优选地,所述操作面板分别与电阻丝、电机和温度监控仪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安格利斯模具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安格利斯模具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692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