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垂体瘤假性包膜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68237.3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66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曹鹏;周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A61B17/3209;A61B17/3205 |
代理公司: | 沈阳易通专利事务所 21116 | 代理人: | 王建男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体瘤 假性 包膜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垂体瘤假性包膜分离器,包括杆部、刮匙和肿瘤铲,其中,刮匙为圆环状,刮匙的外环面连接在杆部的前端,肿瘤铲为舌片状,肿瘤铲的根部连接在刮匙的外环面,杆部的前端和肿瘤铲的根部连接在刮匙的对向两侧,且肿瘤铲与所述刮匙的径向截面平行。本分离器在刮匙的前端设置肿瘤铲,通过肿瘤铲切割垂体瘤和包膜,使垂体瘤和包膜分离,减少患者并发症。本分离器通过优化肿瘤铲的结构,通过优化肿瘤铲的结构和尺寸,使得肿瘤铲前端更容器切入垂体瘤和包膜之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垂体瘤假性包膜分离器。
背景技术
垂体瘤为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手术治疗技术比较成熟,大部分垂体瘤质地较软,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刮匙可以完整刮除。但是,一部分垂体瘤尤其是无功能型垂体瘤,在鞍内有假性包膜存在,质地较韧,常规单纯使用刮匙不利于肿瘤完整切除,不能完整分离假性包膜,若单纯使用肿瘤铲容易导致肿瘤破碎,不利于垂体瘤假性包膜的分离,这会导致术后的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目前尚没有专用的垂体瘤假性包膜分离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垂体瘤假性包膜分离器,其为完整分离含有假性包膜的垂体瘤与鞍底硬膜、海绵窦侧壁和鞍膈的分离器,可减少患者损伤,更为清晰的进行垂体瘤和包膜分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垂体瘤假性包膜分离器,包括杆部、刮匙和肿瘤铲,其中,刮匙为圆环状,刮匙的外环面连接在杆部的前端,肿瘤铲为舌片状,肿瘤铲的根部连接在刮匙的外环面,杆部的前端和肿瘤铲的根部连接在刮匙的对向两侧,且肿瘤铲与所述刮匙的径向截面平行。
作为优选的,所述肿瘤铲的根部连接在刮匙外环面的轴向中部位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肿瘤铲根部的到前部的厚度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的,所述肿瘤铲的顶面与侧面之间的连接处倒圆角;所述肿瘤铲的底面与侧面之间的连接处倒圆角。
作为优选的,所述肿瘤铲的长度为1.8mm-2.3mm。
作为优选的,所述杆部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手柄杆、过渡杆和枪杆,所述手柄杆和枪杆平行,过渡杆和枪杆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手柄杆和过渡杆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角度相同且均为钝角,所述杆部位于刮匙和肿瘤铲的对称面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为135°
作为优选的,所述刮匙的外径为4mm。
作为优选的,所述刮匙表面圆滑。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分离器在刮匙的前端设置肿瘤铲,通过肿瘤铲切割垂体瘤和包膜,使垂体瘤和包膜分离,减少患者并发症。本分离器通过优化肿瘤铲的结构,通过优化肿瘤铲的结构和尺寸,使得肿瘤铲前端更容器切入垂体瘤和包膜之间,肿瘤铲根部的到前部的厚度逐渐减小;肿瘤铲的顶面与侧面之间的连接处倒圆角;肿瘤铲的底面与侧面之间的连接处倒圆角,均可达到方便插入垂体瘤和包膜的效果。
2.本分离器中,过渡杆和枪杆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手柄杆和过渡杆之间形成第二夹角,以避免术者操作手影响显微镜下术野。
本分离器实现垂体瘤和包膜精准分离,准确双向切割,利于肿瘤完整切除,减少术后的复发,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且使用方便,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垂体瘤假性包膜分离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垂体瘤假性包膜分离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面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682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轴加工中心的工件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抗菌远红外护脐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