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湍球塔除尘器用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267828.9 | 申请日: | 2021-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15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洪长康;朱海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欧惠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甄丹凤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湍球塔 除尘 器用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湍球塔除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湍球塔除尘器用控制系统,包括湍球塔,湍球塔的进气口处连接排风电机,底部的水箱连接有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循环管路和补水管路,补水管路连接有一级喷洒器,所述循环管路连接有二级喷洒器,所述一级喷洒器和二级喷洒器上下间隔设置在湍球塔内部,所述湍球塔以及循环装置还连接有控制器;装置通过在湍球塔水箱一次加装循环装置,设置循环管路和补水管路,并对应连接有一级喷洒器和二级喷洒器,使得废气和小球、水充分接触,且水箱内水在少时补水管路通过喷洒的方式进行补水,水足的情况通过循环管路进行循环,使得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且过程由控制器整体控制,无需人工参与,除尘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湍球塔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湍球塔除尘器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发展,工厂的工业化日益频繁,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工业企业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是大气环境的严重的污染源,环保部门对工业废气的排放做出了要求,各单位不能直接进行排放,需进行净化处理后排放,现有技术中对于燃烧炉的废气处理主要是通过湍球塔除尘器进行处理,将气体中的杂质灰层等去除,再进行排放,现有的湍球塔除尘器一般是将待处理气体抽入湍球塔中通过与湍球塔内的小球和水充分接触反应后再排放出去,但现有的湍球塔内水的利用较为单一,水循环过程单一,容易造成水的浪费以及水箱内供水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湍球塔除尘器用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湍球塔除尘器用控制系统,包括湍球塔,所述湍球塔的进气口处连接排风电机M401,底部的水箱连接有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循环管路和补水管路,所述补水管路连接有一级喷洒器,所述循环管路连接有二级喷洒器,所述一级喷洒器和二级喷洒器上下间隔设置在湍球塔内部,所述湍球塔以及循环装置还连接有控制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排风电机M401通过风阀门EA501连接有一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另一侧连接燃烧炉,所述排风电机M401和风阀门EA501与控制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除尘装置下端设置有两个粉尘出口,每个所述粉尘出口都固定有出料阀,所述出料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循环管路包括两个循环支路,每个循环支路包括顺次连接的循环泵和循环阀门,两个所述循环支路一端各自接入水箱,另一端共同连接第一流量计后接所述二级喷洒器,所述循环泵、循环阀门、第一流量计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补水管路连接有两个补水支路,每个所述补水支路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补水阀门、补水泵和第二补水阀门,所述补水支路一端连接在一起后接进水管,另一端接第二流量计后接所述一级喷洒器,所述补水泵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液位计和温度计,所述液位计和温度计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输出端连接有排风启停继电器K808、循环泵接触器K804和K805、补水泵接触器K806和K807、出料阀接触器K802、K803、排风机散热接触器K801的线圈。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排风电机M401连接有排风机变频器VF401,排风机变频器VF401电源接口通过断路器Q402连接配电箱,排风机变频器VF401的正转控制端通过排风启停继电器K808的触点连接CM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出料阀M403依次通过出料阀接触器K802的触点、断路器Q404连接配电箱,所述循环泵、补水泵与配电箱连接方式与出料阀M403连接方式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欧惠电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欧惠电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678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