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够用于对颌骨囊肿进行引流的颌垫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20267651.2 申请日: 2021-01-29
公开(公告)号: CN217040855U 公开(公告)日: 2022-07-26
发明(设计)人: 高敏;周崇阳;孟兆强;徐明明;黄颖;邓旭亮;王佃灿;彭歆;俞光岩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主分类号: A61M1/00 分类号: A61M1/00;A61M25/02;A61M3/02;A61C19/06
代理公司: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朱颖;臧建明
地址: 10008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能够 用于 颌骨 囊肿 进行 引流
【说明书】: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对颌骨囊肿进行引流的颌垫。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用于对颌骨囊肿进行引流的颌垫,在颌垫上设置有开口,且该开口于颌骨囊肿囊壁设置的开窗口相对;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均穿过开口并与开口的内壁粘接,使得引流管可以相对固定在颌垫上,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的内端伸入颌骨囊肿内。如此设置实现对颌骨囊肿的囊肿液的引流,颌垫套设在患者牙列上,从而将引流管相对颌骨囊肿进行固位,无需额外设置金属固定结构,且无需调整患者的牙列,对临近骨组织无损伤,结构简单,成本低;且颌垫制作和引流管粘接操作简单,制作方便,耗时短。而且,颌垫佩戴舒适、方便使用,不影响美观性和咬合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用于对颌骨囊肿进行引流的颌垫。

背景技术

颌骨囊性病变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颌骨囊性病变是在颌骨内出现含有分泌物的囊状肿物,病变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后期分泌物逐渐增多、病变逐步增大,导致颌骨膨胀破坏、压迫吸收,患者出现颌骨膨隆、牙齿松动、疼痛、咬合紊乱、颌面部畸形等症状时就诊。对于大型囊肿,通常采用开窗减压引流手术进行治疗。具体的,在囊肿上开一个窗口打开囊壁,让囊肿内的液体流出来,让囊肿内外的压力平衡,同时每日用生理盐水对囊腔冲洗,颌骨组织慢慢的新生,囊肿也逐渐缩小,恢复颌骨外形,最大程度地保护颌骨的形态及功能;同时,切取部分囊壁组织,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开窗引流的治疗提供依据。

现有的颌骨囊肿开窗减压引流治疗,通常采用金属卡环卡抱邻牙固位、义齿基托材料制作囊肿引流器,防止异物进入囊腔。但是,金属卡环在卡抱邻牙进行固位时,需要调磨邻牙,对邻牙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且结构复杂,制作繁琐、耗时长。

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损伤邻牙、结构简单的对颌骨囊肿进行引流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对颌骨囊肿进行引流的颌垫,以解决现有囊肿引流器需要调磨邻牙进行固位,结构复杂、制作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对颌骨囊肿进行引流的颌垫,所述颌垫设置有开口;两根引流管穿过所述开口并与所述开口的内壁粘接,所述引流管的内端伸入颌骨囊肿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用于对颌骨囊肿进行引流的颌垫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用于对颌骨囊肿进行引流的颌垫,在颌垫上设置有开口,且该开口于颌骨囊肿囊壁设置的开窗口相对;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均穿过开口并与开口的内壁粘接,使得引流管可以相对固定在颌垫上,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的内端伸入颌骨囊肿内。如此设置实现对颌骨囊肿的囊肿液的引流,颌垫套设在患者牙列上,从而将引流管相对颌骨囊肿进行固位,无需额外设置金属固定结构,且无需调整患者的牙列,对临近骨组织无损伤,结构简单,成本低;且颌垫制作和引流管粘接操作简单,制作方便,耗时短。而且,颌垫佩戴舒适、方便使用,不影响美观性和咬合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颌垫的一种改进,所述引流管通过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基托粘接在所述开口的内壁。

通过上述设置,引流管通过基托固定在颌垫上,颌垫套设在牙列上,如此,颌骨囊肿开窗口处于开放状态,囊腔内产生的囊肿液能够及时地、持续地通过引流管排出,避免囊肿液对颌骨组织产生压力、颌骨压迫吸收。囊肿液对颌骨的压力解除,使得颌骨组织可以逐渐恢复外形和内部结构。而且患者牙齿未调磨,保留了颌骨、牙齿、牙列的完整性,患者的外形美观、佩戴舒适、咀嚼功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恢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颌垫的一种改进,所述基托的内侧设置有沿所述开口侧壁向内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用于与囊壁开窗口的侧壁接触。

基托穿过颌垫上的开口向颌骨囊肿囊壁上的开窗口内延伸,从而形成延伸部,延伸部能够保持囊腔开放,避免开窗口过早愈合;能够避免外源性感染的同时,戴用舒适,不影响语言、进食等日常生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未经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676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