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结构减振圈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61050.0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70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刚;丁德亮;赵桂丽;李树普;李家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济南)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6 | 分类号: | F16F1/36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 |
地址: | 312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减振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结构减振圈,涉及减振垫圈领域。在电机或机械传输应用中,传统减振垫圈多采用橡胶减振,既要有一定的固定强度,减振效果也要控制在一个相对理想的范围内,固定强度与减振效果存在较大矛盾,减振效果不是很好。本实用新型包括减震体和若干个支撑架,支撑架设于减震体中心孔和减震体外周之间,支撑架环绕减震体中心孔,支撑架表贴于减震体的两端面或深埋于减震体中。通过在减震体上设置环绕式支撑架,使振动波发生多次折射而衰减,能够有效提升减振效果,同时起到支撑作用,提升固定强度,能有效解决固定强度与减振效果存在的矛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垫圈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结构减振圈。
背景技术
在电机或机械传输应用中,传统减振垫圈多采用橡胶减振,减振效果:在震源和减震圈尺寸形状一定的情况下,随减震圈硬度降低,衰减的幅度增大,效果渐好;但是随着橡胶硬度减小,震源固定强度逐渐减弱,所以减振圈的硬度要与减震效果进行平衡,既要有一定的固定强度,减振效果也要控制在一个相对理想的范围内,固定强度与减振效果存在较大矛盾,通过减震圈减振是一个痛苦的平衡过程,减振效果不是很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新结构减振圈,以解决固定强度与减振效果存在的矛盾,提升减振效果为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结构减振圈,包括减震体和若干个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设于减震体中心孔和减震体外周之间,且支撑架环绕减震体中心孔。 通过在减震体上设置环绕式支撑架,使振动波发生多次折射而衰减,能够有效提升减振效果,同时起到支撑作用,提升固定强度,能有效解决固定强度与减振效果存在的矛盾。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支撑架按减震体中心孔为中心从内向外布置多个,外侧的支撑架尺寸大于内侧的支撑架尺寸。通过在内外方向设置多个支撑架,且外侧支撑架大于内侧支撑架,可以更好地使振动波多次折射而衰减,且能有效提升支撑强度。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支撑架按减震体的端向布置多个。可以更好地使振动波多次折射而衰减,且能有效提升支撑强度。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支撑架表贴于减震体的两端面。制造工艺简单,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支撑架深埋于减震体中。制造工艺简单,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减震体由2种以上不同的减震料组成。由多种不同的减震料制造而成,可以有效增加振动波的折射次数,减振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减震体在端向的外侧形状由2个相对的圆弧面和2个平行相对的平面组成,所述的支撑架的形状和减震体端向的内侧形状均与减震体端向外侧形状相同。结构形状简单,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有益效果:通过在减震体中设置多个支撑架,使振动波发生多次折射而衰减,通过多种减震料组成减震体,可以有效增加振动波的折射次数,减振效果更好,通过支撑架的支撑作用,可有效提升固定强度,有效解决固定强度与减振效果存在的矛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减震体;2-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新结构减振圈,包括减震体1和支撑架2,支撑架2表贴于减震体1中心孔和减震体1外周之间两端面处,且支撑架2环绕减震体1中心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济南)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济南)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610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缸盖加工用高效端面铣床
- 下一篇:清洗卸泥装置及吸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