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撑开式可变径柱塞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57547.5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03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士兴;于文成;李立川;李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安森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安森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2 | 分类号: | E21B43/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动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5 | 代理人: | 何莹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撑开 可变 柱塞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田井口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撑开式可变径柱塞。该装置包括柱塞传动筒,其内部设置推杆;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一端与推杆连接,所述推杆能驱动传动杆沿轴向伸缩,并且传动杆靠近推杆一端的直径大于远离推杆一端的直径;呈管状的塞部,其套设在所述传动杆的外侧,且上端与所述柱塞传动筒固定连接,下端与传动杆固定连接;缓冲装置,设于所述传动杆底部。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通过设置可径向变化的塞部,排液的效率的显著增大;塞部通过滑块挤压变径使之紧贴油管壁,减少了携液漏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田井口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撑开式可变径柱塞。
背景技术
随着气井开采进入中后期,井内边底水的推进以及压裂、酸化等作业措施,造成井筒内水体累积。并且气井产量、压力逐渐降低,携液能力逐渐变差,井底积液、水淹越来越频繁。
随着气田地层能量的衰竭,主力排采工艺的效果逐年递减,造成气井积液不能及时排出,影响气井稳产能力。部分排液采气工艺(如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对气井污染严重,工艺体系适用性逐渐变差。
目前较为常用的柱塞式气举因需要改变地面流程,频繁关井,形成间歇生产,影响产量,并且携液漏失较大,排液效率不高。
现有的智能柱塞棒采用压力差来控制柱塞进行变径,对井底压力要求高,同时可靠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撑开式可变径柱塞。
这种撑开式可变径柱塞,包括:
柱塞传动筒,其内部设置推杆;
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一端与推杆连接,所述推杆能驱动传动杆沿轴向伸缩,并且传动杆靠近推杆一端的直径大于远离推杆一端的直径;
呈管状的塞部,其套设在所述传动杆的外侧,且上端与所述柱塞传动筒固定连接,下端与传动杆固定连接;
缓冲装置,设于所述传动杆底部,用于缓冲柱塞下落的冲击力。
进一步地,柱塞传动筒顶部连接有柱塞控制筒,所述柱塞控制筒顶部密封,底部开口,并且内部设置控制器。
进一步地,柱塞传动筒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传感器,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推杆,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传感器、推杆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传感器用于采集井下的压力、温度参数反馈给控制器储存,同时控制器控制推杆工作。
进一步地,柱塞控制筒顶部固定连接有柱塞头,所述柱塞头包括一体成型的电池仓和打捞头,所述电池仓内设有电池。
进一步地,打捞头中部设有凹槽,用于打捞所述可变径柱塞。
进一步地,柱塞传动筒底部固定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还与所述塞部上端固定。
进一步地,推杆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接头与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塞部的材质为氟橡胶、丁腈橡胶、氢化丁氰橡胶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槽,其内部固定有芯轴,芯轴外侧设有弹簧,所述弹簧顶部与所述缓冲槽顶部固定;
所述芯轴外侧套设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能沿芯轴轴向移动;缓冲槽底部固定有固定盖,将缓冲柱的顶部固定在缓冲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可径向变化的塞部,排液的效率的显著增大;
2.塞部通过滑块挤压变径使之紧贴油管壁,减少了携液漏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安森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安森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安森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安森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575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齿圈支架及轮边减速桥
- 下一篇:一种电磁型水肥混合液体磁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