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FPGA的接线检测仪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241706.2 | 申请日: | 2021-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3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郭剑锋;李良君;刘凡兵;谭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航天机电设备与特种材料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R31/54 | 分类号: | G01R31/54;G01R31/66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郭立中;胡卫丽 |
| 地址: | 410205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fpga 接线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FPGA的接线检测仪,该接线检测仪包括设有FPGA采集板的接线测试箱,所述FPGA采集板上的连接点分为第一系列和第二系列,且第一系列的连接点、第二系列的连接点均连接有接线夹;所述接线测试箱上还设有与上位机连接的对外接口。在检测线缆时,被测线束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系列和第二系列连接点处的接线夹相连,再通过对外接口连接到上位机上,通过上位机即可测试出被测线束两端之间的通断关系,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工程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接线检测仪。
背景技术
随着惯性导航(以下简称“惯导”)技术的发展,惯导系统中集成的功能模块越来越多,产品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互联的线缆增多,为产品接线工艺性要求,将产品不同线缆捆绑成一个线束,线束的两端与不同功能模块相连,实现功能模块之间的互联。为确保产品的可靠性,产品接线完成后需要对内部线束进行检测,检测的目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确保线束两端互联点之间连接正确;二、确保线束两端非互联点之间没有接通。
传统检测方法是使用万用表对线束两端连接器的互联点之间进行通断检测,此方法不仅工作量大,且依靠人工检测容易出错。同时也无法对线束两端所有非互联点之间的通断进行检测(通常只对电源正负两端进行检测),因此传统检测接线的方法存在诸多弊端。
而随着产品进入批产阶段,问题增多,产品出现接线问题排查时(如线束破皮导致非互联的两点导通),必须对线束中所有接点进行通断检测才能找到问题,此时若使用传统方法对线束两端进行通断检测,工作量巨大,且容易出错,严重影响生产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FPGA的接线检测仪,以解决传统检测方法中接线检测效率低、出错率高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FPGA的接线检测仪,包括设有FPGA采集板的接线测试箱,所述FPGA采集板上的连接点分为第一系列和第二系列,且第一系列的连接点、第二系列的连接点均连接有接线夹;所述接线测试箱上还设有与上位机连接的对外接口。
线缆检测时,被测线束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系列和第二系列连接点处的接线夹相连,再通过对外接口连接到上位机上,通过上位机即可测试出被测线束两端之间的通断关系。
优选的,所述第一系列的连接点、第二系列的连接点分别布置在接线测试箱的侧面和顶面上,所述对外接口设置在接线测试箱的另一侧面上,从而避免将第一系列的连接点与第二系列的连接点搞混。
优选的,第一系列的连接点、第二系列的连接点的数量相同。
优选的,测试线缆时,所述线缆的一端与第一系列的连接点连接,而线缆的另一端与第二系列的连接点连接,所述对外接口与上位机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检测出被测线束之间的通断关系;
2.能同时对多根线束进行通断检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采集板采用FPGA作为核心器件,很好地利用了FPGA在接口方面的优势,节约了硬件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测试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接线测试箱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接线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航天机电设备与特种材料研究所,未经湖南航天机电设备与特种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417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电弹片组件以及耳机盒
- 下一篇:一种传染病护理用体温计消毒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