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改进的高速性能的自修复安全轮胎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241302.3 | 申请日: | 2021-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84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蒋凯;朱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普利玛斯轮胎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C9/18 | 分类号: | B60C9/18;B60C11/03;B60C19/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改进 高速 性能 修复 安全 轮胎 | ||
本实用新型提供具有改进的高速性能的自修复安全轮胎,涉及低扁平比车胎技术领域,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轮毂,所述轮胎本体的外表面两侧均粘附有第一胎纹,所述轮胎本体的外表面中心处粘附有第二胎纹,所述轮胎本体的内表面粘附有胎面层,所述胎面层远离轮胎本体的一侧粘附有摩擦层,所述摩擦层远离胎面层的一侧粘附有带束层。本实用新型,在轮胎高速行驶转动时,轮胎本体会与路面产生摩擦,产生的震动会传递到轮胎本体的内部,在胎面层受到磨损时,摩擦层会代替胎面层起到作用,防止了轮胎本体的内部其他层面受到磨损,使得轮胎在高速行驶时更加的平稳,同时也有利于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扁平比车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具有改进的高速性能的自修复安全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压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
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轮胎在高速行驶时,由于速度过快,在路面遇到颠簸时,容易产生较大的震动,同时,会与路面产生较大的摩擦,进而会聚积热量,导致轮胎过热,慢慢的会损坏轮胎,使得轮胎降低了原来的工作性能,在雨雪路面,也容易因过于光滑而导致轮胎失衡,提高了危险系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利用摩擦层防止轮胎损坏,可以及时起到轮胎胎面层的作用,同时采用摩擦垫,增加在雨雪天气汽车行驶时的摩擦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具有改进的高速性能的自修复安全轮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轮毂,所述轮胎本体的外表面两侧均粘附有第一胎纹,所述轮胎本体的外表面中心处粘附有第二胎纹,所述轮胎本体的内表面粘附有胎面层,所述胎面层远离轮胎本体的一侧粘附有摩擦层,所述摩擦层远离胎面层的一侧粘附有带束层,所述带束层远离摩擦层的一侧粘附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远离带束层的一侧粘附有缓冲层。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第一胎纹的内表面均粘附有摩擦垫。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轮毂的正表面螺纹连接有四个螺丝,且四个螺丝呈环形等距分布。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轮胎本体的正表面和后表面均粘附有胎侧防护层。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胎纹的外表面与两个第一胎纹的外表面之间均开设有胎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缓冲层远离加强层的一侧粘附有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远离缓冲层的一侧粘附有内层,所述胎面层靠近轮胎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防爆防扎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在轮胎高速行驶转动时,轮胎本体会与路面产生摩擦,产生的震动会传递到轮胎本体的内部,在胎面层受到磨损时,摩擦层会代替胎面层起到作用,防止了轮胎本体的内部其他层面受到磨损,震动传递到带束层时,带束层会起到缓冲的作用,由于同时粘附了缓冲层,会加强缓冲的效果,防止了轮胎受到强力的震动,使得轮胎在高速行驶时更加的平稳,同时也有利于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中,轮胎在雨雪天气的环境中行驶时,由于路面较为光滑,此时第一胎纹和第二胎纹就会起到作用,因为两种不同的胎纹,会增加轮胎在光滑的路面上行驶时的摩擦力,同时,由于第一胎纹的内表面粘附有摩擦垫,会加强摩擦的效果,使得轮胎可以保持平稳,提高轮胎的平衡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具有改进的高速性能的自修复安全轮胎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普利玛斯轮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普利玛斯轮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413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