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近岸淡水集中补给含水层驱替咸水体的实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238350.7 | 申请日: | 2021-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40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韩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晓华 |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近岸 淡水 集中 补给 含水层 咸水 实验 装置 | ||
1.一种近岸淡水集中补给含水层驱替咸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材质的箱体(1)、淡水箱(2)和咸水箱(3),所述箱体(1)内间隔且平行设置有两个透水板(5),两个所述透水板(5)将所述箱体(1)从左至右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多孔介质(14),所述淡水箱(2)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咸水箱(3)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补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岸淡水集中补给含水层驱替咸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箱(2)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通过淡水连接管(11)连通,所述淡水连接管(11)上设置有第一蠕动泵(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岸淡水集中补给含水层驱替咸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咸水箱(3)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三腔室之间通过咸水连接管(9)连通,所述咸水连接管(9)上设置有第二蠕动泵(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岸淡水集中补给含水层驱替咸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系统为带孔的入渗盒(8),所述入渗盒(8)设置在所述多孔介质(14)上表面,所述入渗盒(8)通过外置的第三蠕动泵补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岸淡水集中补给含水层驱替咸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系统为注水管(12),所述注水管(12)竖直设置在所述多孔介质(14)上,所述注水管(12)与外置的第三蠕动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注水管(12)的两侧壁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注水头(1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岸淡水集中补给含水层驱替咸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竖直设置有高水位管(6),所述淡水连接管(11)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一腔室内,且所述高水位管(6)的顶部在所述淡水连接管(11)伸入所述第一腔室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一腔室内底部固定设有一橡胶塞(7),所述高水位管(6)的底端穿过所述橡胶塞(7)后伸出所述第一腔室外,所述第三腔室内竖直设置有低水位管(10),所述咸水连接管(9)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三腔室内,且所述低水位管(10)在所述咸水连接管(9)伸入所述第三腔室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三腔室内底部固定设有另一所述橡胶塞(7),所述低水位管(10)的底端穿过所述橡胶塞(7)后伸出所述第三腔室外。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近岸淡水集中补给含水层驱替咸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介质(14)为石英砂或河砂或珊瑚砂。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近岸淡水集中补给含水层驱替咸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介质(14)的粒径为1-3mm。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近岸淡水集中补给含水层驱替咸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板(5)的材质为透水砂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3835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喇叭蓝牙耳机及耳机充电仓
- 下一篇:一种探测性能好的红外探测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