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填充封箱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235496.6 | 申请日: | 2021-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24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凌鸿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51/00 | 分类号: | B65B5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林杨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填充 封箱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智能填充封箱机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上端面设置中间皮带,机体的上方设置支撑架,本实用新型采用回转夹紧气缸带动翻板回转,通过翻板将纸箱铅锤方向的封页闭合,无须人工手动闭合铅锤方向的封页,更加方便,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采用第一主板与侧板配合,对侧杆进行支撑,并且第一主板、侧杆和侧板配合,升降座整体的结构强度更高,更加稳定,更加方便安装拆卸;采用导柱座、螺杆座和压板配合,由侧杆对纵深板初步导向,由导柱座与导柱配合,进一步导向,稳定性更高,同时螺杆座与螺杆配合,即可通过螺杆推带动纵深板水平纵向移动,根据包装箱的高度,调整纵深板之间的间距,更加方便合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设备领域,具体是智能填充封箱机构。
背景技术
封箱机主要适用于纸箱的封箱包装,为包装流水线作业必须的设备。现有的封箱机在物料装填后,大多通过人工手动将纸箱的纵向封页闭合,然后经输送带输送通过档杆将横向的封页翻转闭合,其中通过人员操作纵向封页翻转闭合,费时费力,增大工作人员的额劳动强度,并且严重降低生产效率,同时现有设备仅仅只能对单一固定尺寸的纸箱进行合盖,难以根据纸箱的具体尺寸进行纵向封盖操作,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填充封箱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智能填充封箱机构,包括机体、升降座、纵深板和安装板,所述机体的上端面设置中间皮带,机体的上方设置支撑架,并在机体的两侧设置输送机,并且输送机的上端面设置输送皮带,所述升降座设置在支撑架内,并且升降座包括第一主板、侧杆、侧板和第一导条,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液压缸,并且液压缸的轴端与第一主板的上端面通过螺栓连接,并在第一主板的两侧加工侧杆,侧杆的另一端设置侧板,并且侧板与第一主板和侧杆通过螺栓连接,同时在侧杆的两侧分别设置导柱和螺杆,并且导柱和螺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板和侧板通过轴承配合,所述纵深板设置在侧杆的下方,并且纵深板包括第二主板、导柱座、螺杆座、第二导条和端盖,第二主板顶部加工导柱座和螺杆座,导柱座和螺杆座之间形成与侧杆配合的凹槽,并且导柱座和螺杆座分别与导柱和螺杆配合,并在第一主板纵向部分的两侧加工第一导条,并且第二主板的内端加工与第一导条配合的导槽,同时在导柱座、螺杆座和侧杆的上方设置压板,并且压板与导柱座和螺杆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安装板设置在第二主板的底部,第二主板的两侧加工第二导条,并且下端面设置滑轨,并在安装板的顶部加工与第二主板和第二导条配合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滑块,滑块与滑轨配合,同时在第一主板的下端面设置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轴端设置导向板,另在安装板的内侧加工导块,导向板内加工导块配合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壁设置回转夹紧气缸,回转夹紧气缸的轴端设置夹头,并且回转夹紧气缸与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并在夹头的外侧设置翻板,翻板与夹头通过螺栓连接,从而由回转夹紧气缸带动翻板回转,即可通过翻板将纸箱铅锤方向的封页闭合,无须人工手动闭合铅锤方向的封页,更加方便,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的两侧设置感应光栅,并且感应光栅成对配合,与纸箱的四角对应,从而通过感应光栅之间形成的光路,检测纸箱在中间皮带上的位置,当纸箱位于两侧的感应光栅形成的光路之间时,中间皮带停止输送,液压缸带动升降座垂直下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主板为十字结构,并在横向部分的两端设置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与螺杆内侧的轴端连接配合,同时在第一主板横向部分的两端设置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轴端设置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并且伺服电机与第一主板通过螺栓连接,从而由伺服电机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齿轮啮合,由从动锥齿轮带动第一主板两侧的螺杆同步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杆共四个,并成对设置在第一主板纵向部分的两侧,并分别与横向部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纵深板共四组,并与侧杆对应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凌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凌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354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层建筑消防用外墙灭火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超五类非屏蔽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