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轴向定位卡环及变速箱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29060.6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99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何君珂;杨东;陈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3 | 分类号: | F16H57/023;F16H57/021;F16H5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董娜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轴向 定位 卡环 变速箱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轴向定位卡环及变速箱,解决现有采用轴用卡环实现轴上零件轴向限位,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零件发生轴向窜动,进而产生异响及早期失效问题。该定位卡环包括环圈部、结构相同的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环圈部包括具有缺口结构且同轴设的3个环形簧圈,缺口结构两侧分别为环形簧圈的首端和尾端,3个环形簧圈分别为沿轴向依次设的第一、第二、第三环形簧圈;第一弯折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形簧圈的尾端和第二环形簧圈的首端相连,第二弯折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环形簧圈的尾端和第三环形簧圈的首端相连;第一环形簧圈和第二环形簧圈之间、第二环形簧圈和第三环形簧圈之间、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之间均存在间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的装配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适应轴向定位卡环及变速箱。
背景技术
变速箱及减速机倒挡介轮在支撑轴上连接通常采用轴用卡环进行轴向定位,具体安装过程为:齿轮通过轴承套设在介轮轴的一端,齿轮可在介轮轴上灵活转动,介轮轴的另一端穿出壳体的安装孔,且介轮轴伸出壳体的部分开设有卡槽,在该卡槽中装入轴用卡环,用于实现齿轮及介轮轴的轴向定位。以及如公开号为CN203223481U,专利名称为轴承支撑连接体,其轴的轴向限位也是通过轴用卡环实现。
轴用卡环定位的精确度主要依靠尺寸链设计计算和零件加工精度来保证,但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加工误差,使零件实际尺寸与尺寸链不符,造成轴向定位不准确,导致齿轮与介轮轴之间发生轴向窜动,进而在实际承载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异响及早期失效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采用轴用卡环实现轴上零件的轴向限位,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导致零件发生轴向窜动,进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异响及早期失效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轴向定位卡环及变速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适应轴向定位卡环,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环圈部和连接部;
所述环圈部包括具有缺口结构且同轴设置的3个环形簧圈,缺口结构的两侧分别为环形簧圈的首端和尾端,3个环形簧圈分别为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簧圈、第二环形簧圈和第三环形簧圈;
所述连接部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形簧圈的尾端和第二环形簧圈的首端相连,第二弯折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环形簧圈的尾端和第三环形簧圈的首端相连;
所述第一环形簧圈和第二环形簧圈之间、第二环形簧圈和第三环形簧圈之间、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之间均存在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间隙为环形簧圈厚度的0.2~1.0倍。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结构的弧长为环形簧圈完整圆圈弧长的1/20~1/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均为类S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环圈部和连接部均采用弹簧钢或琴钢丝材料;
所述环圈部和连接部为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作的一体件。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箱,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介轮轴、齿轮、挡圈、止推垫圈、壳体以及如上述自适应轴向定位卡环;
所述齿轮通过轴承套设在介轮轴的后部,介轮轴的后部端面设有限位结构;
所述止推垫圈和挡圈均套设在介轮轴上,且分别抵靠在轴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挡圈的后端面抵靠在限位结构上;
所述介轮轴的前部伸出壳体的安装孔,且前部靠近壳体位置设有环形卡槽,前部外端面为锥面结构;
所述自适应轴向定位卡环设置在环形卡槽内,用于实现齿轮和介轮轴的轴向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卡槽和锥面结构相邻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290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码结构
- 下一篇:一种砂石生产毛料含泥细料的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