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228050.0 | 申请日: | 2021-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49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国;范武航;田冬冬;张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润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5/16 | 分类号: | F23G5/16;F23G5/44;F23G5/46;F23G7/06;F23J1/00;F23J15/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志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8 | 代理人: | 侯峰;韩素兰 |
| 地址: | 712000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燃室、二燃室、换热设备、脱硫设备、除尘设备、烟囱,所述一燃室的一路与烟囱通过管路连接,另一路与二燃室通过管路连接,所述二燃室的底部通过管路与换热设备的底部连接,所述换热设备的顶部通过管路与脱硫设备的顶部连接,所述脱硫设备通过管路依次连接除尘设备、烟囱,所述脱硫设备还有一路与烟囱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垃圾热解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成分、不同状态的合成气,通过完全净化燃烧及处理,对燃烧后的烟气进行处理排放符合环保要求的烟气;能够保证垃圾完全热解气化,从而保证不会产生大量二噁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热值生物固体、医疗危废、固废等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活垃圾以每年8%-10%的速度在增长,当前我国每年的垃圾处理总量约2亿吨,三分之二的城市无适合的填埋场地,垃圾围城的窘境给我国的环境和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当前我国的垃圾处理方式仍然是填埋,但该方式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对环境造成持续污染。近些年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虽然克服了垃圾填埋的一些缺点,但燃烧必然造成二噁英等高毒性二次污染的缺陷,对人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处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燃室、二燃室、换热设备、脱硫设备、除尘设备、烟囱,所述一燃室的一路与烟囱通过管路连接,另一路与二燃室通过管路连接,所述二燃室的底部通过管路与换热设备的底部连接,所述换热设备的顶部通过管路与脱硫设备的顶部连接,所述脱硫设备通过管路依次连接除尘设备、烟囱,所述脱硫设备还有一路与烟囱连接。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预热组件,用于通过换热设备对空气预热后分别输送到一燃室和二燃室。
上述方案中,所述预热组件包括第一鼓风机、第二鼓风机、第一预热空气管路、第二预热空气管路,所述第一鼓风机通过第一预热空气管路贯穿换热设备后与二燃室连接,所述二鼓风机通过第二预热空气管路贯穿换热设备后与一燃室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换热设备包括包墙水冷壁、空气预热器、急冷器,所述包墙水冷壁、空气预热器、急冷器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所述包墙水冷壁的下侧与二燃室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急冷器通过管路与脱硫设备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预热空气管路、第二预热空气管路贯穿空气预热器用于进行热交换。
上述方案中,所述一燃室包括第一炉体、点火燃烧器、冷渣器、合成气组件,所述第一炉体上部一侧设置入料口,底部设置送风管入口,所述冷渣器设置在第一炉体内的底部用于对炉渣进行冷却和排出,所述合成气组件设置在第一炉体内的上部用于将垃圾在第一炉体热解后产生的可燃气体排出进行净化燃烧,所述冷渣器与第一炉体底部的出渣口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合成气组件包括合成气通道、下出口管、上出口管、调节阀,所述合成气通道沿环形设置在第一炉体内的上部,并且一侧与第一炉体管壁一侧的下出口管连通,所述合成气通道的气道进口面向第一炉体内下方,所述上出口管设置在第一炉体顶部,并且与第一炉体内部连通,所述下出口管与可燃气体的用气设备连通,所述下出口管上设置调节阀,所述上出口管与排放设备连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冷渣器的外部绕设有水冷组件,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水冷壁、进水口、出水口,所述水冷壁绕设在冷渣器的外部,并且一侧设置进水口,另一侧设置出水口。
上述方案中,所述二燃室包括第二炉体、点火燃烧器、蓄热组件、燃烧器,所述燃烧器通过安装口设置在第二炉体内的顶部,所述燃烧器与提供热解气体的气化炉连接,所述点火燃烧器倾斜设置在第二炉体内的顶部并且面向燃烧器,所述蓄热组件设置在第二炉体内,所述第二炉体侧面的下部设置烟气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润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润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280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