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早期报警线芯的多芯通信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221687.7 | 申请日: | 2021-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26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高旭皓;王成旺;王登峰;邵千俊;蔡长威;刘书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1/00 | 分类号: | H01B11/00;H01B11/20;H01B7/02;H01B7/32;H01B7/18;H01B7/04;H01B1/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新篇律师事务所 33371 | 代理人: | 张冬尧 |
| 地址: | 311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早期 报警 通信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早期报警线芯的多芯通信电缆,包括七个同轴绝缘线芯围绕一个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绳沿顺时针方向绞合形成线芯体,两个早期报警线芯在线芯体外部沿逆时针方向螺旋缠绕形成缆芯,缆芯外部包覆发泡聚氯乙烯内护套和聚氯乙烯外护套,同轴绝缘线芯和早期报警线芯包括相同内导体且由若干线径为0.15mm至0.3mm的镀锡铜单丝和若干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丝绞合构成,同轴绝缘线芯的内导体外部包覆有氟树脂绝缘层,早期报警线芯的内导体外部包覆有铁粉聚丙烯复合树脂绕包绝缘层。该电缆能够实现早期断线报警和过电流报警功能,能够进行预先排出故障隐患,防止电缆引发着火事故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早期报警线芯的多芯通信电缆。
背景技术
通信电缆用于构成传递信息的通道,形成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一般情况下是按照敷设、运行条件、传输的频谱、电缆线芯结构、绝缘材料等方面来进行区分。由于传输技术、维护测试技术等的飞速发展,通信电缆在保持优良的电气特性的基础上,逐渐走向细径化、轻质化的发展趋势,这会给产业技术带来运输方便、造价低、经济实用、效率低等诸多好处。然而,普通的通信电缆不具有早期断线报警功能,当线芯疲劳受损出现断线情况下,通常故障发生突然,只能够进行应急维修更换。并且,普通通信电缆不具有过电流预警功能,当电流过大引发着火时,会引燃电缆中的可燃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导致火灾事故的扩大化,燃烧散发出的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伤亡,还会阻碍消防人员及时采取灭火抢救的措施,不但会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关系到人员伤亡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早期报警线芯的多芯通信电缆,配置有早期报警线芯,能够实现早期断线报警和过电流报警功能,能够进行预先排出故障隐患,防止电缆引发着火事故发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带早期报警线芯的多芯通信电缆,包括七个同轴绝缘线芯围绕一个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绳沿顺时针方向绞合形成线芯体,两个早期报警线芯在所述线芯体外部沿逆时针方向螺旋缠绕形成缆芯,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发泡聚氯乙烯内护套和聚氯乙烯外护套,所述同轴绝缘线芯和所述早期报警线芯包括相同的内导体,所述内导体为若干线径为0.15mm至0.3mm的镀锡铜单丝和若干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丝绞合构成,所述内导体外径为0.8mm至1.6mm,所述同轴绝缘线芯的内导体外部包覆有氟树脂绝缘层,所述早期报警线芯的内导体外部包覆有铁粉聚丙烯复合树脂绕包绝缘层。
作为优选,所述发泡聚氯乙烯内护套和所述聚氯乙烯外护套的共计厚度为0.6mm至1.4mm。
作为优选,所述线芯体绞距为所述同轴绝缘线芯外径的10至15倍。
作为优选,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绳外部包覆有氟树脂绕包绝缘层。
作为优选,所述氟树脂绕包绝缘层为PFA树脂带多层绕包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氟树脂绝缘层为FEP、PFA或ETFE树脂层。
作为优选,所述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绳的外径为所述同轴绝缘线芯外径的0.9倍至1.25倍。
作为优选,所述聚氯乙烯外护套和所述发泡聚氯乙烯内护套厚度比为1:1至1:2.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同轴绝缘线芯沿顺时针方向绞合形成线芯体,早期报警线芯沿逆时针方向螺旋缠绕在线芯体外部,同轴绝缘线芯和早期报警线芯为相同内导体,当电缆承受弯曲扭转过程中,由于早期报警线芯承受的张力大于同轴绝缘线芯,早期报警线芯会比同轴绝缘线芯更早发生内导体疲劳断线,在未突发故障前,能够通过早期报警线芯内导体断线情况及时提供报警信息,进而提前采取维修更换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216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放式建筑电气用智能保护装置
- 下一篇:残影消除电路及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