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固定机构的路基现浇泄水槽模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218083.7 | 申请日: | 2021-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29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马占飞;赵伟;张微;马庭昭;吴亚西;郭永芳;郭若男;贾宗锋;孙在亮;徐斌;李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19/50 | 分类号: | E01C19/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李宁 |
| 地址: | 650041 云南省昆明市中国(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固定 机构 路基 泄水 模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固定机构的路基现浇泄水槽模板,属于公路路基防排水工程施工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泄水槽模板、沿泄水槽模板长度方向间隔套置于其上的固定机构;泄水槽模板包括前挡板,前挡板两端由内至外对称设内、外模板,二者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固定机构包括横向杆,横向杆两端由内至外对称设内、外固定杆,外固定杆长于内固定杆;内、外固定杆间套置有内、外模板,内模板内侧和外模板外侧的上下端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其等长的背肋方木,且内模板上的背肋方木、外模板上的背肋方木分别与相应一侧的内固定杆、外固定杆抵触相接;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泄水槽模板固定不牢,浇筑变形的问题,保证高速路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路基防排水工程施工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带有固定机构的路基现浇泄水槽模板。
背景技术
公路路面排水一般通过拦水带将水汇至边坡泄水槽,排入路基边沟。泄水槽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时,进行泄水槽施工需安装固定泄水槽模板现浇混凝土。由于泄水槽沟帮较薄一般10cm,泄水槽现浇模板容易出现难以固定、固定不牢、浇筑变形等问题,
目前,施工现场固定现浇泄水槽模板的方法一般是采用钢筋插入边坡内固定泄水槽的内外模板或采用木方进行简易固定,施工时极易出现模板浇筑变形、固定不牢的情况。另外,固定模板的钢筋以及方木难以进行重复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现浇泄水槽模板如采用固定钢模,钢模重量较重,底部不开槽则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整体施工不方便。公路边坡泄水槽是高速公路防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浇泄水槽模板的支撑固定直接影响泄水槽混凝土施工质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固定机构的路基现浇泄水槽模板,可以有效解决泄水槽模板不易加固、固定不牢,浇筑变形等问题,保证高速公路防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固定机构的路基现浇泄水槽模板,可以有效解决泄水槽模板不易加固、固定不牢,浇筑变形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一种带有固定机构的路基现浇泄水槽模板,包括泄水槽模板、沿泄水槽模板长度方向间隔套置于泄水槽模板上的固定机构;所述的泄水槽模板包括前挡板1,前挡板1两端由内至外对称可拆卸设有长度相同的内模板2和外模板3,内模板2高度低于外模板3,且二者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横向杆4,横向杆4两端由内至外对称设有内固定杆5和外固定杆6,外固定杆6长于内固定杆5;内固定杆5和外固定杆6间套置有与之位于同侧的内模板2和外模板3,内模板2内侧和外模板3外侧的上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与其等长的背肋方木7,且内模板2上的背肋方木7、外模板3上的背肋方木7分别与相应一侧的内固定杆5、外固定杆6抵触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固定杆6与相应一侧的横向杆4端点保持距离,且横向杆4端点与相应一侧的外固定杆6间设有外侧斜撑杆8,且倾斜方向向内。
进一步的,内固定杆5与横向杆4间设有内侧斜撑杆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沿泄水槽模板长度方向间隔套置于泄水槽模板上的固定机构,将内模板2和外模板3套置于内固定杆5和外固定杆6间,通过背肋方木7与相应一侧的内固定杆5、外固定杆6抵触相接,内固定杆5、外固定杆6对相应一侧的内模板2、外模板3形成夹持力,实现对泄水槽模板的加固。有效解决泄水槽模板不易加固、固定不牢,浇筑变形等问题,保证高速公路防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泄水槽模板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180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