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扎生产线的进料加热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217435.7 | 申请日: | 2021-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55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候书记;范春保;侯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应达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70 | 分类号: | C21D9/70 |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程嘉炜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线 进料 加热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扎生产线的进料加热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传输装置、旋转装置、前加热装置、支撑装置及后加热装置,传输装置侧面设置有依次排列多个金属棒料的进料坡道,进料坡道与传输装置之间设置有将金属棒料逐个落于传输装置的限位装置,传输装置推送金属棒料,使金属棒料到达穿过前加热装置和后加热装置并由支撑装置支撑的加热位置,旋转装置驱动位于加热位置的金属棒料旋转。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加工效率、使金属棒料受热均匀的连扎生产线的进料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扎生产线的进料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连扎生产线是通过多个设备实现对金属棒料进行连续轧制的生产线,而在轧制的初始需要将金属棒料进行加热,传统的加热方式是手持金属棒料的一端,将金属棒料的另一端伸入加热装置内,期间不断手动旋转金属棒料,保证金属棒料的各处受热均匀,该种加热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难以保证金属棒料受热的均匀性,进而影响后续的轧制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加工效率、使金属棒料受热均匀的连扎生产线的进料加热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依次设置的传输装置、旋转装置、前加热装置、支撑装置及后加热装置,所述的传输装置侧面设置有依次排列多个金属棒料的进料坡道,所述的进料坡道与传输装置之间设置有将金属棒料逐个落于传输装置的限位装置,所述的传输装置推送金属棒料,使金属棒料到达穿过前加热装置和后加热装置并由支撑装置支撑的加热位置,所述的旋转装置驱动位于加热位置的金属棒料旋转。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金属棒料排列于进料坡道,在重力作用下,金属棒料会向传输装置滚动,在进料坡道的末端设置限位装置,使单次单个金属棒料落入传输装置,传输装置将金属棒料向前推送,直至金属棒料到达穿过前加热装置和后加热装置并由支撑装置支撑的加热位置进行加热,实现金属棒料的自动进料,在加热过程中,由旋转装置驱动位于加热位置的金属棒料旋转,使金属棒料外周面的各个位置均能够进行加热,保证加热稳定性,保证后续的轧制质量,其间,减少人工参与,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传输装置包括沿推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传输辊及一个牵引机构,所述的传输辊支撑于金属棒料下方,其中一个所述的传输辊设置有驱动其旋转的传输电机,相邻所述的传输辊之间设置有构成两者联动配合的联动机构,所述的牵引机构包括牵引座、传输轨道及传输气缸,所述的传输轨道沿推送方向设置,所述的传输气缸驱动牵引座滑移于传输轨道,所述的牵引座两侧分别设置有由夹紧气缸驱动的夹紧块,两侧的所述的夹紧块相对移动时构成金属棒料的夹紧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传输辊在金属棒料落料位置组合形成稳定接收支撑结构,使单个金属棒料被接收后稳定向前传输,各传输辊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单一驱动源即可驱动多个传输辊旋转,简化驱动结构,此外,由于金属棒料的长度较长,故由夹紧座进行牵引,保证金属棒料前端位置的准确性,保证到达加热装置处,从而保证设备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旋转装置包括转动环及驱动转动环旋转的旋转电机,所述的转动环贯穿设置有供金属棒料穿过的旋转孔,所述的转动环设置有将金属棒料与旋转孔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棒料在传输过程中会穿过旋转孔,在到达加热位置时限位机构将金属棒料与旋转孔进行限位,构成两者的周向旋转配合,此时,旋转电机驱动转动环旋转,实现自动匀速旋转,实现金属棒料外周各处的均匀加热,保证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支架,所述的支撑支架设置有与上下排列的上支撑辊及下支撑辊,所述的上支撑辊及下支撑辊之间形成供金属棒料穿过的支撑空间,所述的上支撑辊设置有调节其高度的调节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应达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应达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174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粉旋转混合机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多连杆结构的可重构双足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