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细干粉智能灭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14171.X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44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秦茂森;秦翌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东方华晨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7/10 | 分类号: | A62C37/10;A62C13/64;A62C31/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袁庆云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粉 智能 灭火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细干粉智能灭火系统,包括干粉灭火装置(1)、备用电源(2)、显示/操作面板(4)、火焰探测器(5)、火灾报警控制器(6),其特征在于;干粉灭火装置(1)、备用电源(2)、显示/操作面板(4)、火灾报警控制器(6)安装在箱体(7)上,火焰探测器(5)通过导线连接接线模块(3),接线模块(3)通过导线分别连接火灾报警控制器(6)、备用电源(2)、显示/操作面板(4),火灾报警控制器(6)用导线连接干粉灭火装置(1)。本实用新型无人值守,发现火灾自动灭火,救火及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灭火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细干粉智能灭火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干粉灭火器都是采用人工手动灭火,当发生火灾时将灭火器上下、倒置摇晃,以便将瓶内的干粉抖松,拔下保险销,左手握着喷管从侧面对准火焰根部,右手提着按下压把,干粉即喷出灭火,由于是采用人工手动灭火,灭火人员容易烧伤,且发生火灾时灭火人员需要赶到起火现场进行灭火,导致时间长速度慢,救火不及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无人值守,发现火灾自动灭火,救火及时的超细干粉智能灭火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细干粉智能灭火系统,包括干粉灭火装置、备用电源、显示/操作面板、火焰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干粉灭火装置、备用电源、显示/操作面板、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箱体上,火焰探测器通过导线连接接线模块,接线模块通过导线分别连接火灾报警控制器、备用电源、显示/操作面板,火灾报警控制器用导线连接干粉灭火装置。
所述干粉灭火装置由驱动瓶瓶头阀、氮气压力表、减压阀、安全阀、不锈钢软管、出粉管、气动球阀、法兰、干粉储罐、驱动气瓶、干粉罐压力表、低压泄放阀组成,干粉储罐通过不锈钢软管连接减压阀一端,减压阀另一端连接驱动瓶瓶头阀,驱动瓶瓶头阀上面安装有氮气压力表,下面拧入驱动气瓶,干粉储罐上面分别安装有低压泄放阀、干粉罐压力表、安全阀、出粉管一端头,出粉管中部安装有气动球阀,另一端头设置有法兰,驱动瓶瓶头阀、气动球阀分别用导线连接火灾报警控制器。
所述驱动气瓶内装的是氮气。
所述驱动瓶瓶头阀上安装有燃气驱动器、手动先导阀。
所述火焰探测器是红外或紫外点型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干粉灭火装置、备用电源、显示/操作面板、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箱体上,火焰探测器通过导线连接接线模块,接线模块通过导线分别连接火灾报警控制器、备用电源、显示/操作面板,火灾报警控制器用导线连接干粉灭火装置。干粉储罐通过不锈钢软管连接减压阀一端,减压阀另一端连接驱动瓶瓶头阀,驱动瓶瓶头阀上面安装有氮气压力表,下面拧入驱动气瓶,干粉储罐上面分别安装有低压泄放阀、干粉罐压力表、安全阀、出粉管一端头,出粉管中部安装有气动球阀,另一端头设置有法兰,驱动瓶瓶头阀、气动球阀分别用导线连接火灾报警控制器。某一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着火后,火焰探测器根据火焰大小以及持续时间的特征判断是否发生火灾,当判断是发生火灾后,远端防护区安装的火焰探测器发出两个独立的火灾探测信号,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动报警并发出启动指令,与着火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相对应的分区气动球阀被打开,驱动瓶瓶头阀上的燃气驱动器在接收到系统启动指令后,经过设定的人员撤离时间延时后,燃气驱动器开启,驱动瓶瓶头阀打开,驱动气瓶内高压气体进入减压阀,氮气压力表内显示驱动气瓶气体被减至规定值(1.6MPa),由输气、进气的不锈钢软管进入干粉罐,干粉罐内灭火剂被搅动、疏松,当干粉罐上的干粉罐压力表显示气压达到规定值(1.4MPa)时,气动球阀开启,高速气粉从出粉管流经管网,从喷嘴喷出,实施自动灭火。当防护区B发生火灾时,启动原理同防区A区。手动灭火只需打开瓶头阀上的手动先导阀,实现了无人值守,发现火灾自动灭火,救火及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东方华晨电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东方华晨电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141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的功能性太阳膜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多角度拆装结构的导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