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桩接桩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09420.6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05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秦伟;戴国亮;王军;郭林;赵俊亮;董旭东;张金荣;潘朝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E02D5/6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郑书利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桩接桩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桩接桩设备,包括抱箍构件,所述抱箍构件为旋转体的抱箍,所述抱箍内腔与管桩外径相适配,所述抱箍外表面中间部直径大,抱箍外表面两端部直径小,所述抱箍呈流线型,抱箍两端部分别向中间部平滑过渡,中间部与两端部之间分别形成内凹弧面。该管桩接桩设备提高了接桩效率以及接桩处的质量,降低了接桩处在打入过程中破坏风险,同时提高了桩承载性能发挥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桩接桩设备。
背景技术
管桩基础在桩基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譬如FRP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这类桩基础往往采用打入(锤击,静压或振动等)的方式安装入土体中,由于打桩设备以及预制桩桩长的限制,如果设计桩长超过打桩设备允许的范围,往往采用接桩的方式进行安装,而接桩位置的连接质量影响管桩承载性能以及相应施工质量。然而,在接桩过程中,往往由于先打入的桩存在偏心而影响接桩,另一方面接桩处在贯入过程中承受的应力状态复杂,一般的接桩方法的接桩处容易造成损坏,从而使得接桩失效,影响桩的承载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桩接桩设备。该管桩接桩设备加强管桩接头处的连接和承载性能,提高管桩的接桩质量和效率,降低断桩率,增强管桩或构件的服役性能。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桩接桩设备,包括抱箍构件,所述抱箍构件为旋转体的抱箍,所述抱箍内腔与管桩外径相适配,所述抱箍外表面中间部直径大,抱箍外表面两端部直径小,所述抱箍呈流线型,抱箍两端部分别向中间部平滑过渡,中间部与两端部之间分别形成内凹弧面。
本实用新型中,管桩接桩设备采用抱箍构件,抱箍式连接隔绝了周围环境对接桩处腐蚀、渗透等不利影响,避免了上下桩传递荷载时,出现偏心荷载,能更好的发挥出桩的承载性能。提高管桩之间的连接效率和质量,从而不需要上下桩接桩时旋转上节桩来满足对位要求,降低接桩处破坏率。抱箍流线型的外表面能避免周围土体对接桩处的挤压剪切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桩接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一种管桩接桩设备的另一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一种管桩接桩设备与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一种管桩接桩设备与第一管桩连接处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一种管桩接桩设备两侧开设第一固定孔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桩接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一种管桩接桩设备与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一种管桩接桩设备与第一管桩连接处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桩接桩设备与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一种管桩接桩设备与第一管桩连接处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连接后A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094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麻醉药剂的麻醉注射器
- 下一篇:一种肿瘤内科用呕吐物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