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浇带施工缝优化处理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207421.7 | 申请日: | 2021-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60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方;李剑杰;钱佳旗;王水荣;缪佳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元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E02D1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浇带 施工 优化 处理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后浇带施工缝优化处理结构,包括止水钢板,止水钢板呈狭长板状结构,止水钢板的用于沿水平面分隔施工缝的上下两侧;止水钢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木枋,木枋的长度方向与止水钢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木枋用于将其一侧预埋于先浇混凝土部位内以形成止水企口;木枋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沿靠近其预埋侧的方向互相靠近。本申请中预埋于现浇混凝土内部的木枋用于形成可增强抗渗功能的止水企口,止水企口在浇筑完成后较为易于拆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土建基础施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浇带施工缝优化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建筑结构的地下室面积越来越大,伴随而来的超大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越来越关键。当前对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采取有“抗”和“放”两种措施;目前主流设计是通过设置后浇带即“放”的形式来控制混凝土裂缝。虽然通过“放”的形式能使混凝土收缩变形及建筑沉降变形充分释放,但后浇带难于清理,影响后浇带质量;剔凿不到位,存在渗漏风险;整体一次施工难度大,成本高;预留时间长,影响整体施工进度。
如授权公告号CN20924377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缝优化处理结构,施工缝处沿横向固定有止水钢板,止水钢板的一端预埋于先浇混凝土部位内,另一端伸至后浇混凝土部位内,止水钢板的上方和下方还分别设置有木枋,木枋位于施工缝处并沿施工缝的长度方向设置,木枋的一侧预埋于先浇混凝土部位内;先浇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木枋形成两道止水企口;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施工缝数量,避免后浇带施工繁杂以及增加防渗水效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先浇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先浇混凝土收缩抱紧木枋,较难以拆除,还有值得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预埋于现浇混凝土内用于形成止水企口的木枋较为易于拆除,本申请提供一种后浇带施工缝优化处理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后浇带施工缝优化处理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后浇带施工缝优化处理结构,包括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呈狭长板状结构,所述止水钢板的用于沿水平面分隔施工缝的上下两侧;所述止水钢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木枋,所述木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止水钢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木枋用于将其一侧预埋于先浇混凝土部位内以形成止水企口;所述木枋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沿靠近其预埋侧的方向互相靠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枋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沿靠近先浇混凝土部位的方向互相靠近,即木枋靠近先浇混凝土部位的一侧的尺寸小于其相对侧的尺寸;当先浇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木枋较为易于从先浇混凝土中脱出。
可选的,所述木枋用于预埋于先浇混凝土部位的一侧设为外圆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枋靠近先浇混凝土的一侧设为弧面,当先浇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形成的止水企口具有内圆弧面,使止水企口的内壁过渡平滑,有利于减少止水企口内的应力集中的情况;并且使后浇混凝土易于在止水企口内顺着内圆弧面充分填充。
可选的,所述木枋包括方形部和弧形部,所述外圆弧面位于所述弧形部,所述方形部位于远离弧面的一侧,所述方形部的部分预埋于先浇混凝土部位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枋的方形部的部分预埋于先浇混凝土内,方形部的上下表面为平面,限制住木枋在先浇混凝土内的转动,有利于使木枋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保持稳定。
可选的,所述止水钢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多个连接柱,位于所述止水钢板上方的所述连接柱用于连接上层钢筋,位于所述止水钢板下方的连接柱用于连接下层钢筋;所述连接柱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柱连接止水钢板与上下两层钢筋,使止水钢板受到定位作用;连接柱的横截面设为多变形较为不易弯折。
可选的,所述连接柱的横截面呈楔形,所述连接柱横截面的大端靠近先浇混凝土部位,所述木枋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柱适配的楔形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元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恒元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074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易清洁全方位吸收光太阳能组件
- 下一篇:折叠电动轮椅车





